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題:老區不老,生機勃發——萍鄉、延安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掠影
窗外,冬日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鷺在煙柳間穿行,令人心曠神怡。坐在嶄新的現代化圖書館,手捧一冊《走進萍鄉》,喝上一杯香醇的咖啡,關于這座城市的種種,一一浮現。
江西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之一,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萍鄉市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市民素質。
圖書館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支點。萍鄉市圖書館新館自去年8月開館以來,已累計接待讀者超過57萬人次。“新圖書館的環境很安靜,也很漂亮,能在這里看書真是太享受了。”市民陳麗芳說。
萍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深入推進,萍鄉市對全市公共文化設施進行了大規模升級改造,基本形成了15分鐘城市文化生活圈。去圖書館享受閱讀樂趣、到博物館品味古往今來、在文化館學習琴棋書畫,已然成了萍鄉市民業余生活的新時尚。
萍鄉市湘東區江口村“零799”藝術區航拍景象。(姚茜攝 新華社通聯照片)
海綿城市建設,讓萍鄉更加宜居。萍鄉曾依托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開創過一段輝煌歷史,但也讓城市變得“灰蒙蒙、黑乎乎、臟兮兮”。2015年,我國開始實施“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萍鄉作為首批入選的試點城市,以此為契機成功實現蝶變。
“建設海綿城市后,萍鄉的城市品質明顯提升。”鄧福生是土生土長的萍鄉人,也是一名攝影師,這些年,他將鏡頭對準家鄉的大街小巷、公園商圈,記錄變遷之美。
與萍鄉同為革命老區的陜西省延安市,也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和干旱半干旱地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路徑。
航拍被綠色環繞的延安市寶塔山。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家住延安南大街的楊先生習慣在清晨登上鳳凰山,站在最高處的文昌閣遠眺延安。他的眼前,是一幅由湛藍天空和青山綠水勾勒出的美麗畫卷。“延安的空氣質量非常好,外地親友來延安后都非常羨慕我們的‘圣地藍’。”楊先生說。
為持續彌補生態脆弱短板,延安堅持實施退耕還林,森林覆蓋率如今已達53.07%,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65%。一座座建筑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片片綠地生機盎然,花成帶、綠成片、樹成景……人們在充分享受延安綠色生態滋養的同時,也徹底改變了過去對延安荒山禿嶺的印象。
青山環抱的延安市安塞區城區。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城市的文明,歸根到底是人的文明。延安市文明辦主任曹瑞智介紹,多年來,延安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全國文明家庭、省級及以上道德模范、延安模范以及21萬多名志愿者為榜樣引領,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全域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讓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如今,延安正以昂揚的姿態,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邁進,奮力譜寫延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