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精品人妻无码视频网站,国产剧情av巨作在线,国产九啪啪精品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中國醫師節|走近白大褂下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

2020-08-19 09:48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經歷了98天的救治后,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79歲的馬奶奶成功脫離體外人工膜肺(ECMO),從北京地壇醫院康復出院。圖為出院當日,馬奶奶向醫生獻花表示感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對大多數人來說,醫師既是迎接我們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個人,也是窮盡所有努力后、不得不送我們離去的最后一個人。人生漫漫,無論是起點,還是終點,除了親人,便是由他們相伴走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對醫師角色最精準的詮釋。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為386.7萬人,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

盡管面臨的病患人數龐大,但數據顯示,健康中國行動啟動以來,我國重大疾病防控持續加強,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可以說,廣大醫務工作者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基于特殊背景,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人們不會忘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實際行動履行挽救生命、護佑健康的神圣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這個專屬于醫師的日子里,讓我們走近他們,盡可能理解白大褂下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

白衣執甲 逆行而上

“他是您的兒子,也是人民的醫生,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職責必須要這樣做,怎么可以逃避呢?多多理解他,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是父母的寶貝孩子,他們更危險更辛苦。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戰勝這個病魔,平安回來,還世界一個安寧。”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的姐姐發送的這條短信,為弟弟贏得了八旬母親的理解。

就這樣,大年初一,黃院士帶著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臨床醫護人員等組成的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乘高鐵趕往武漢。

兩天后,同樣專注于中醫藥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飛赴武漢的途中,心緒難平,寫下《菩薩蠻·戰冠厄》:“疫情蔓延舉國焦,初二星夜奉國詔。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悌……”

初到江城,疫情肆虐的景象讓張伯禮十分揪心。盡管沒有有效藥物、沒有疫苗,但是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正是應對時疫的良方。他建議借鑒古法中藥漫灌,一共發放60多萬人份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

而他自己,卻在抗疫期間因過度勞累導致膽囊炎復發,不得已摘除了膽囊。72歲的他不以為意,還打趣說這是同武漢“肝膽相照”。

作為一名傳染病專家,主動請纓奔赴武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比任何人都清楚,前面有風險。“但是我們不往前沖誰往前沖?只有我們搞傳染病的沖鋒在前,大家才會一塊往前沖。只要嚴格按照消毒、隔離要求,把防護措施做到位,是可以預防被感染的。”

越是高明的醫生,越了解醫學的局限,也越注重激發病人自身的求生欲。院士們在病區巡查時,大都有個習慣,就是握著病人的手,鼓勵他們“你放心,要挺住,你會好起來的!”有位病人康復后,回想起這段模模糊糊的記憶,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但是記得有位醫生在耳邊叫自己“挺住”,沒想到居然是李蘭娟院士。

近日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被人們視為“國士無雙”。他強調嚴格防控,在疫情防控、重癥救治、科研攻關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彼時,人們對新冠病毒知之甚少,鐘院士持續發聲,傳遞著科學權威的最新論斷,也幫助大家樹立積極應對疫情防控的信心。自認為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35歲才走上臨床道路的鐘南山堅信,“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走出隔離病區,摘下口罩,臉上滿是勒痕,烏青的眼圈藏不住堅毅的眼神……疫情期間,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記者李舸,帶領60多名攝影師,多次進入重癥病區,為4.2萬余名援鄂醫護人員一一拍攝了肖像。這個浩大的工程,被外界稱作“為天使造像”,也讓他們收獲了4.2萬多次的感動。

當被問起“誰是最牽掛的人”,令拍攝者們頗為意外的是,很多醫務人員點開手機照片表示,是那些正在住院治療的患者。這才有了“最牽掛的人”系列作品中,醫務人員在鏡頭前展示手機里的病患照片,勾勒出“當下最理想醫患關系”的模樣。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疫情是一場考驗,在這場不容有失的戰斗里,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正在迅速成長為中流砥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醫生張占國,早在抗疫初期,就主動報名要求上一線。他提出了三條理由:一是作為主治醫生,他經驗豐富;二是他還沒有子女,可以全身心投入抗疫;三是父母身體都健康,還有一個哥哥,即使自己出問題還有兄長給父母盡孝。這份視死如歸,正是一名年輕醫生的勇毅擔當。

健康中國 醫衛護佑

從一名普通的腎病醫生成長為國內知名專家,對陜西省中醫醫院副院長、腎病中心主任程小紅來說,“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的經歷讓他受益終身。工作后他意識到,西北地區的腎臟病學科水平相對落后,制約瓶頸是腎臟病理診斷技術。

2003年,首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工作啟動,他申報了業內翹楚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此后,師從著名腎臟病學家、時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諶貽璞教授。

在諶教授的安排下,他從實習醫生做起,很快轉為臨床住院醫生,接著又兼做科室秘書,負責疑難病癥的會診記錄。由于白天忙,程小紅只能夜里整理記錄,常常熬到凌晨。這一年,他總共積累了1000多個病例,成為日后工作的一筆寶貴財富。程小紅知道,這是導師在“關照”他,給他創造機會學習。程小紅也遵照導師的要求,時常回想操作過程,推敲診斷思路,在腦子里一遍遍地“放電影”。

由于腎臟疾病種類繁多,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為了明確病因病理、進一步確診,這就需要腎穿刺進行病理診斷。程小紅吐露了想學腎穿刺活檢術的愿望,得到了導師的支持。

這項技術需要將穿刺針垂直刺入腎臟內2-3cm,從一團血管網中取出所需的腎組織。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時間緊迫,為了找到手感、盡快上手,程小紅拿蘋果、豬腰子反復練習。一個禮拜,他硬是練壞了2根穿刺針,食指也磨掉了一層皮。最終,程小紅完成了30余例腎穿刺,其中12例獨自完成。作為第二個經諶教授“特批”進行腎穿刺活檢術的進修人員,他的研修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句點。

2005年2月,程小紅返回工作單位后,積極創造條件,在學術推廣與普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極推動西北地區腎臟病學科發展。他先后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知名腎病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協作關系,每年派出業務骨干外出進修,一支素質過硬、技術精湛的團隊逐漸顯現雛形。

如今,程小紅領導的腎病中心診斷水平居西北一流,承擔著陜西、四川、新疆、甘肅等八省區38家醫療機構的診斷任務,年診斷病例1500余例,在全國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力。

作為醫生,程小紅和導師有著同樣的夙愿,那就是推廣先進技術,提升基層醫療水平。在程小紅看來,“基層治不了、治不好,患者只能往省里跑、往大城市跑,看病難的問題就無從解決。”他堅持利用節假日義務講學、會診,幫扶指導省內外11家市、縣級醫療機構建立了腎臟病專科。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醫生成長故事。它所折射的是健康中國戰略的一個切面。

回望歷史,自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初步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公共衛生體系。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國持續加大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建立起以疾控體系為龍頭,以公共衛生監管部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相關醫療服務機構等為主體,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醫師無疑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事實證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日前,湖北省委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決定率先探索,整體謀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系統重塑公共衛生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意見提出,要強化疾控機構行政管理職能,落實監督監管責任,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兼任同級衛健部門班子成員,設立“首席公共衛生醫師特設崗位”。細化落實“兩個允許”,允許疾控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在完成核定任務基礎上提供醫療衛生技術服務,進一步激發疾控機構內生動力。

尊醫重衛 共鑄和諧

曾有人感慨,選擇做一名醫生,就要做到不計較時間、不計較金錢、不計較一時得失。一個好醫生首先是個“老實人”,這是最基本的。因為你只有老老實實,才能專心去治病救人。然而,有些問題即便醫生不計較,公眾也不能忽略。

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醫務人員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理應得到所有人的褒獎和禮贊。

尊醫重衛,不僅僅要體現在疫情防控時,更應成為全社會的常態。保障醫生應有的安全感和職業尊嚴,形成尊醫重衛良好氛圍,應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目標。

2019年底,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被扎身亡;不到一個月,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陶勇醫生又因暴力傷醫事件身受重傷。傷醫事件讓人扼腕嘆息的同時,人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減少這樣的悲劇發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明生法師提交了《關于加強防止暴力傷醫犯罪的建議》:“醫務工作者要做到仁愛仁慈,患者要尊重信任醫務工作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基礎上才能形成和諧的醫患關系。暴力傷醫違背了社會倫理和基本的公序良俗,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明生代表認為,防止暴力傷醫犯罪的關鍵是事發前的社會治理創新。他建議,患者樹立正確的就醫觀念,發生醫療糾紛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醫務人員養成良好行醫習慣,保證醫療規范和服務質量;執法司法機關依法積極處置醫療暴力,嚴懲兇手,震懾犯罪;社會力量參與、加強醫院安保治理,防患于未然。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同時也明確指出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7月1日,北京市實施《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該規定包括七大類禁止性傷醫行為、建立醫院安檢制度、賦予醫務人員避險保護權利等內容,就健全完善醫警聯動機制作出制度安排。

中國醫師身上彰顯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在王辰院士看來,好醫生至少應具備三方面素質或品質。一是善良,二是科學認知與研究能力,三是人文素養。“所謂醫者仁心,只有心地善良,才能在醫院這個最能見浮世眾生和人生百態的地方,真正安心地做一名好醫生。要看好病,則必須通過科研揭示生命奧秘,依靠日積月累的醫學經驗促進醫學不斷進步。同時,還要學會與患者、與社會良好溝通,注重從心理上、精神上關懷關愛患者。”

他們為什么會選擇從醫?有調查結果顯示,41.1%的醫師們是源于興趣進入專業領域,而31.9%的醫師們則因為崇高的“救死扶傷”理想選擇醫學,這兩個因素都說明從事醫師職業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內驅力。

“我就想能當個好醫生,治病救人。”新學年臨近,又一批醫學院新生即將懷著質樸的心愿、崇高的理想,步入醫學殿堂。

若干年后,他們一定會記得,曾經有一天,自己許下過這樣的誓言:“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責任編輯:常磊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