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姜剛 黃博涵 潘峰
水稻泛黃,瓜果飄香,又到了豐收的季節。半月談記者在農業大省安徽采訪看到,各地緊扣“穩、多、快”做文章,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夏糧、早稻豐收到手,秋糧長勢良好,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同時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容,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穩: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現在我們加班加點,預計1個月左右就能建完,這里將會有育秧工廠、烘干中心等。”看著正在建設中的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合肥市肥東縣凱鴿家庭農場負責人劉銳信心滿滿,“今年秋糧收獲時,這里將能派上大用場。”
半月談記者從肥東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該縣已建成全程農事服務中心23家,除機插秧還未完全實現機械化,機耕、機收基本實現機械化。據測算,全程農事服務中心“一條龍”服務,較單一環節服務畝均節約成本約10%至20%。
在服務中心不遠處,劉銳種植的水稻已綠中泛黃,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擺動,展現豐收在望的景象。在一處水稻百畝攻關田旁,劉銳笑呵呵地說:“這一季我們種了2100多畝水稻,現在長勢挺好,預計收成差不了。”
肥東是糧食生產大縣,水稻、小麥是兩大主糧作物。肥東縣副縣長毛衛鋒告訴半月談記者,該縣圍繞“多種糧、種好糧”,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農業生產等財政資金安排使用,向糧油生產傾斜,同時實施好“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確保糧食生產穩步發展。今年上半年,肥東縣小麥面積和產量均創近年來新高。
夏糧、早稻豐收到手,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今年上半年,安徽克服赤霉病、爛場雨等不利因素,夏糧再獲豐收,總產348.16億斤,較去年增加3.68億斤,居全國第3位。“當前,全省秋糧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副局長曹高飛說。
在蚌埠市五河縣澮南鎮楊集村,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95后小伙吳家歡都要到稻田走走看看。眼下正是水稻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吳家歡一刻都不敢放松。
打農藥防蟲殺菌,缺水地塊及時補水……吳家歡盤算著接下來的田管工作。雖然還未到收獲期,卻早早把收割機、旋耕機、播種機等送去保養,他已經在期待今年的好收成了。
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容
半月談記者在江淮大地走訪了解到,在各項惠農政策鼓勵下,近年來一些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等紛紛回到“農門”,成為現代農業引領者、鄉村振興排頭兵。
2018年,吳家歡畢業后曾進入一家大型企業工作。2020年,他放棄優渥的工作,決心投身鄉村建設,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經營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規模從最初的幾十畝擴大到380余畝,還添置無人機、旋耕機、插秧機等裝備,并建設300平方米的儲糧倉庫,生產經營逐步走上正軌。
在安徽,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容。以種糧大戶為例,截至去年底,安徽省50畝以上大戶13.75萬戶,比上一年度增加近2萬戶,土地流轉面積超2800萬畝,大戶數量和流轉面積均呈快速增長勢頭。
隨著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涌現,安徽各地發展現代農業的內涵愈發豐富。一些地方探索“高效種植+抱團發展”的模式,在提升種植效益上大做文章。
工人們在整理紅燈籠辣椒 / 郭晨 攝
在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合肥得成家庭農場農場主徐宏君正在大棚內查看哈密瓜長勢。得益于當地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2021年3月以來,該農場先后投入約5000萬元,建成10萬平方米連棟玻璃溫室大棚,主要種植哈密瓜、萵筍等。
“這茬哈密瓜長勢不錯,有的已經長到四五斤了,再過半個多月就能上市了,主要銷往浙江、上海等地。”徐宏君對半月談記者說,農場帶動30多戶農戶種植哈密瓜,已形成抱團發展態勢,逐漸發展為當地特色產業。
目前,肥東縣已發展成為安徽蔬菜種植大縣,是長三角綠色農產品重點供應基地之一。2022年蔬菜種植達38萬畝,產量65萬噸,占合肥市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速
探索糧食深加工、建設辣椒醬加工廠……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安徽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既要種好糧,又要賣高價,這就離不開產業鏈的延伸。”劉銳告訴半月談記者,他一方面在種植綠色優質水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準備探索原生態加工,提升糧食附加值。
當前正是辣椒豐收上市的季節,半月談記者走進蚌埠市五河縣朱頂鎮陳臺村的蔬菜大棚看到,一個個飽滿的紅泡椒掛滿枝頭,長勢喜人,工人忙著采摘、裝筐、運輸……
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陳建返鄉創業,和10多名村民成立合作社共同經營100余畝土地,建起大棚種植紅泡椒。村里又投資建設一座辣椒醬加工廠,于2022年建成投產。目前,陳臺村紅泡椒種植規模達2100余畝,預計今年辣椒總產量可達800萬斤,銷售額將超過2500萬元。
安慶市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把綠水青山作為“第一資源”,走出一條農旅融合帶動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路。毛畈村黨支部書記姚有志介紹,該村今年投放2.5萬只蟹苗,有的螃蟹已長到四五兩了,再過一段時間就上市。“螃蟹不愁銷路,來我們村旅游的游客會訂購一半以上,剩下的大多都被老客戶包了。”
在拓寬線下銷售渠道的同時,毛畈村積極搭建線上平臺,采取直播帶貨形式,向外銷售村里的羊肚菌、生態紅米和自釀紅酒等特色產品。“我們正在開拓新的產業,利用豐富的茶樹花資源生產面膜等產品。”姚有志對產業發展充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