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哈拉溝煤礦采煤沉陷區上綠樹成蔭。記者 侯維軼 攝
秋日的烏蘭木倫河畔,霧氣氤氳。登高遠眺,只見蔥蘢的草木妝點著兩岸的座座山嶺,挺拔的松柏,嫩綠的榆樹,泛黃的楊樹和灌木蒿草,與靜靜流淌的河水相映成景。
“往前數十年,可不是現在的模樣!”神東煤炭集團生態環境管理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趙欣感慨地說。
這里煤炭資源富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在這里“握手”。這里原始地表植被稀少,生態脆弱。
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內年產能千萬噸乃至億噸級的大型煤礦區,科學統籌礦區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煤炭資源開發,全方位、高標準營造生態礦區、建設綠色礦山,生產清潔煤炭,實現擴綠、減污、降碳、增長共進,為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生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礦山企業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書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打造生態礦區 建起“煤海塞罕壩”
“這里風景好,空氣也新鮮。”在哈拉溝生態示范區的觀景臺上,帶著孩子和母親賞秋的神東煤炭集團職工李旭勤說,這一帶是哈拉溝煤礦的采煤沉陷區,2009年他剛參加工作時,大部分地區還是裸露的黃土和沙地。
經過多年的生態治理,如今,哈拉溝煤礦采煤沉陷區內到處是蔥蘢的草木,還有花海和水系景觀、盤山步道、林下露營地、生態農場采摘園等,成了一座大公園,是煤礦職工和當地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哈拉溝煤礦采煤沉陷區的今昔對比,是神東煤炭集團礦區生態巨變的縮影。
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的神東煤炭集團,年產能超2億噸,現有大中型煤礦13座,其中10座分布在黃河支流烏蘭木倫河(下游叫窟野河)兩岸。神東礦區處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地的過渡地帶,氣候干旱,溝壑林立,地表受風蝕、水蝕嚴重,生態脆弱,是全國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與治理區。
神東煤炭集團生態環境管理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趙欣告訴記者,開發初期,神東礦區內有流動沙地726平方公里,占井田面積的70%以上,礦區內綜合植被覆蓋率僅在3%-11%左右,到處是黃乎乎、光禿禿的黃土和明沙,“一刮風,沙子黃土漫天飛,吃碗面都硌牙”。由于神東礦區距離黃河干流只有100余公里,做好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建礦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神東煤炭集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力打造生態礦區,改變先開采后治理的被動做法,主動、協同、系統治理礦區生態,堅持“先治后采、治大采小、采治協同、以治保采,以采促治”的“五采五治”生態礦區建設策略,創新探索出以“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營造”和“外圍防護圈、周邊常綠圈、中心美化圈”為重點內容的“三期三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研發和推廣生態治理技術,探索出一條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護與大規模資源開發相協同的新路。
趙欣解釋說,在開采煤炭之前,要進行大面積的風沙與水土流失治理,增強抗開采擾動的能力;開采期間,要全面保護地表生態環境,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開采完之后,要在采煤沉陷區、采坑進行土地復墾,大規模營造生態、經濟林。
神東煤炭集團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該集團已投入39億元,礦區生態治理面積達到511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的流動沙地面積達到221平方公里。目前,礦區綜合植被覆蓋率已躍升到64%以上,礦區植物由不足20種增長到100余種,動物數量和種類大幅增長,降雨量少且時間不均的區域小氣候明顯改善,逆轉了脆弱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
2017年,大柳塔沉陷區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2020年,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2021年,榮獲第十屆母親河獎……隨著生態的好轉,神東礦區的風蝕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據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所的監測估算數據,神東礦區巴圖塔、哈拉溝、補連塔、馬家塔等沙地治理區,與治理前相比,每年可減少風力搬運移動和進入河溝的泥沙量65萬噸以上。
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準能集團)位于內蒙古準格爾旗境內,其開發的黑岱溝和哈兒烏素大型露天礦,年設計總產能達6900萬噸,規模居世界前列。準能礦區位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總面積約為120平方公里,距黃河干流僅5公里,由于干旱貧瘠,原始地表植被覆蓋率在25%左右。
準能集團董事長杜善周說,建礦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該集團協同推進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已累計投入資金近28億元,完成生態治理面積65平方公里,兩座露天礦的采空區和7處排土場的復墾率達到100%,生態治理區的綜合植被覆蓋率提高到近80%,昔日溝壑縱橫的“雞爪子山”,變成了草木繁茂的林地、良田和公園,先后獲得“中國最美礦山”“國家級綠色礦山”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被評為“準格爾國家礦山公園”。
在實施土地整理和復墾綠化之前,黑岱溝露天礦北排土場上裸露著大片沙土,刮風時塵土飛揚。如今,這里被改造成疊翠林區,蔥蘢的草木,碧波蕩漾人工湖,嬉戲的水鳥,精心設計的小橋流水、涼亭、棧道,美不勝收。
毓秀景區、疊翠林區、抱樸田區、望舒果區……在生態治理的基礎上,準能集團還統一規劃建設了準能礦山生態旅游區,雖然尚未正式開放,但今年慕名而來的游客已達到10萬余人次。
建設綠色礦山 全面治污變廢為寶
神東煤炭集團等煤炭企業對生產中產生的矸石和粉塵、疏干水、煙氣等“三廢”,實施“源頭減少、過程控制、末端利用”處理措施,從井下到地面,從開采到儲運的全鏈條,實施全方位減污、資源化利用,全力建設綠色礦山。
記者在準能集團矸石發電公司看到,從洗選廠輸送來的矸石,經過粉碎后被送進發電機組的鍋爐爐膛內。該公司副經理張恒遠說,去年公司消耗燃料193萬噸,主要是矸石和低熱值煤。
開采和洗選煤炭會產生大量矸石,過去,煤礦主要用堆放、填埋方式處理矸石,既占地又污染環境。近年來,準能集團不斷開發矸石利用渠道,變廢為寶。
在神木市朔銘環保貿易有限公司的磚窯出窯口,伴著滾滾熱浪,一車紅彤彤的磚被拉了出來。一車有4200塊磚,這家公司一年可產1.2億塊,供不應求。
“制磚的原料就是煤矸石。”朔銘環保貿易有限公司法人劉忠飛說,從2012年起,他利用神東煤炭集團免費提供的煤矸石制磚。“窯爐點燃后,主要靠矸石自身燃燒,不需要額外的加熱源。”他說,矸石磚的強度比黏土磚高1倍,還節能,這一處磚窯,每年就消耗煤矸石75萬噸。
目前,神東煤炭集團開展合作的制磚企業有3家,每年消化煤矸石近150萬噸。
據趙欣介紹,神東煤炭集團每年產生煤矸石近2000萬噸,對井下矸石,一般采用煤矸置換技術,從源頭減少矸石產量;掘進產生的矸石,則用于充填廢棄巷道,盡量實現不升井;洗選環節產生的矸石,綜合采取充填井下、發電、制磚和回填露天采坑生態修復、填溝造田等方式全面資源化利用。他舉例說,目前,制磚、制砂等途徑每年可利用洗選矸石約170萬噸。7個井下充填項目每年可消化矸石約760萬噸,其中,正在實施的布爾臺區域煤矸石井下充填科研示范項目,年充填矸石300萬噸,充填量創國內單井最大規模,示范成功后將在礦區全面推廣。
神東煤炭集團還全方位防控煤塵,保護礦區和外運鐵路沿線環境。比如,在礦井下的掘進面、采煤工作面,采取噴霧降塵措施;從井下皮帶輸運環節,到地面洗選和儲裝運,實現全過程封閉降塵,實現采煤不見煤;在裝車外運環節,則采用噴灑封塵固化劑的方式降塵。
在神東大柳塔洗煤廠裝車臺旁邊的封塵劑攪拌室內,操作員弓志強全神貫注盯著緩緩經過的列車,小心操作按鈕,為車廂里裸露的煤炭噴灑抑塵劑。“噴灑深度約為10-20厘米,之后煤炭表面會形成一個‘硬殼’,即使是八九級的大風,也吹不起煤塵。”據介紹,僅通過噴灑固化劑一項,每年神東煤炭集團就能減少煤炭風損60萬噸,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鐵路沿線環境。
黑岱溝煤礦黨委工作部長姜鵬飛說:“年產兩三千萬噸煤炭,出了采坑卻很難看到堆放和灑落的煤炭,就是因為從采、輸、儲、洗、運,各個鏈條都采取了降塵措施。”
煤礦在采煤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礦井水,又稱疏干水。目前,神東煤炭集團已建成38座廢水處理廠和3座水深度處理廠,構建起礦井水和污水源頭收集、過程處理、末端利用的井上井下循環利用系統,大幅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重度缺水地區解決了十萬人生活、百萬畝生態、千億元產業的用水難題。
神東集團還通過淘汰、替換排放量大、低效的燃煤鍋爐,全面安裝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減排鍋爐煙氣。在高瓦斯含量的保德煤礦劉家堰和棗林井田,建設兩座低濃度瓦斯發電廠,每月可抽取瓦斯200萬立方米,利用率達85%,每年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35萬噸。
截至2022年底,神東煤炭集團累計投資污染防治資金29億元。目前,13座煤礦均已入選省級及以上綠色礦山名錄,其中7座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
生產清潔煤炭 高碳產業挖潛低碳發展
近年來,沿黃大型煤炭企業還大力開發和應用新技術,千方百計挖掘節能減排潛力,推動高碳產業低碳發展。
在黑岱溝露天礦巨大的采坑里,4臺鉆機在一處長400多米、寬80多米的巖層平臺上一字排開,鉆出一個個深50-60米的爆破孔。黑岱溝露天礦穿爆隊副隊長喬琛告訴記者,“每次爆破要鉆500多個孔,最多能裝約1700噸炸藥,通過巧妙的爆炸力設計,炸開的巖石中有1/3左右會被直接拋到旁邊的采空區里,從而節省大量的運力。”
喬琛說,利用這項國內獨創的高臺階拋擲爆破技術,每年可減少運輸巖石等剝離物1500多萬立方米,以礦用卡車每車次70-100立方米的裝載量估算,節約的燃油相當于2萬多噸標準煤,還節省了可觀的車輛購置、運行維護成本。
推廣應用高效節電器,每年可節電800萬千瓦時;優化除灰空壓機運行方式,每年節電330萬千瓦時……近年來,準能集團研發和推廣應用了大批節煤、節電、節油等新舉措,深度挖掘節能降耗潛力,取得顯著成效,噸煤生產綜合能耗控制在3千克標準煤以下,遠低于國家規定的8.2千克標準煤的露天煤礦噸煤能耗限額。
神東煤炭集團的13座煤礦全部建成能源管理體系,通過推廣使用永磁變頻電機等設備,利用電廠余熱、水源和風源熱泵等技術供熱,大幅減少了用能。
“運輸皮帶的電機,全面更換了變頻系統,可以根據負載量精確調整功率,大大節約了電能。”補連塔煤礦總工程師劉兆祥說,年產煤2000萬多噸的補連塔煤礦采用乏風供熱技術,將井下空氣中的熱量回收后,用于供暖,在冬季每月可節電120萬千瓦時。
神東煤炭集團還通過“生態+光伏”的模式,探索創建“零碳礦井”,為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尋覓新路徑。
112萬塊深藍色光伏板,一排排地鋪展在布爾臺采煤沉陷區起伏的丘陵上,板架之間的間隙里,生長著松樹、蛋白桑、苜蓿等草木,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依然綠意盎然。
布爾臺煤礦采煤沉陷區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區,處于布爾臺煤礦、寸草塔煤礦和寸草塔二礦共216平方公里井田,是神東礦區最大的集中連片采煤區。兩年前,神東煤炭集團與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劃定4.2萬畝采煤沉陷區,引進3家專業公司建成5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每年可發電9億千瓦時,與燃煤發電廠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8萬噸。
通過綜合推進節能降耗,目前,神東煤炭集團的原煤生產綜合能耗已降為2.59千克標準煤/噸,低于3.0千克標準煤/噸國家先進值標準;入洗原煤的電耗為2.34度/噸,大幅低于3.2度/噸的國家先進值標準。為此,2018年神東煤炭集團榮獲國家“能源綠色成就獎”和“社會責任特別貢獻獎”等榮譽稱號,2020年還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授予“節能減排獎”。(記者 任會斌 侯維軼 張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