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內蒙古阿拉善盟段,河岸種植的菌草起到防風固沙等作用。受訪者供圖
菌草是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它根系發達、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廣,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
菌草,有人將其稱為“幸福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菌草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中國草”。
菌草到底是什么草?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可用作食用菌、藥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1996年,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專家學者在福建福州參加首屆菌草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菌草從此有了中英文名稱和定義。令我驕傲的是,直到現在,國際上菌草的英文名字都是漢語拼音“Juncao”,因為菌草技術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
菌草源自自然界,但目前我們在生產上應用的菌草,是經長期系統選育而得的一個新的類別。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藥用菌的培養基,栽培出優質食藥用菌。經過多年選育、創新,其功能也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拓展到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領域。
菌草還是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它根系發達、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廣,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達7米,富含內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鹽堿地快速生長,能有效改良鹽堿地。福建平潭的幸福洋灘涂鹽堿地,見證著鹽堿地變菌草良田的奇跡。在這片重度鹽堿地,經過4年試驗,我們篩選出的“綠洲1號”菌草,可以在含鹽量9‰以下的鹽堿地種植生長。
我將菌草用于生態治理的故事,還得從多年前說起。1993年,我在福建長汀、連城兩縣的嚴重水土流失地種植菌草,取得很好的蓄水保土效果。1994年,我在山東實施菌草技術扶貧時,路過黃河邊,看到河床裸露、黃河斷流,老鄉趕著馬車就從被泥沙堆高的河床上過,我一時說不出話來。自此,我下定決心,要把菌草帶到黃河流域去。2010年,我在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戈壁灘種植菌草,其鮮草畝產量達20噸;2013年,我和團隊駐扎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種下的菌草在多次“死而復生”后,終于讓流沙得到治理。如今,菌草已在黃河沿岸9省區種植。今年,在黃河內蒙古段流沙嚴重區域,種植菌草不到100天,已阻止約1400噸的黃河輸沙量。其中,2013年在阿拉善菌草防風固沙示范基地種植的菌草,其根系至今仍具有很強的固沙作用。
總之,雖然叫菌草,但它如今的應用范圍已遠遠超過“用于栽培食藥用菌的草本植物”的最初定義。菌草技術已成為一項保護生態、帶動增收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我一直期待,菌草能成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態治理上發揮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態安全屏障,成為造福子孫后代的“生態草”。
(作者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本報記者王崟欣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