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慰祖:北京市政協常委、社法委副主任,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一級巡視員,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清華大學校友會文創專委會常務理事,北京文化產業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特聘研究員,工業設計高級工程師。
宋慰祖委員大學畢業合影。
我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男。1979年考入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濕法冶金與核化工專業。大學五年61門課程都是與物質結構、量子化學、萃取技術相關的理工課程,唯一的文科課程就是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了。但我的骨子里卻是一名文史愛好者,大部分課余時間我都用來閱讀小說和踏勘文物古跡。下面這張照片就是1981年五四青年節那天,作為班級團支部書記的我,帶領班上的同學到八達嶺長城探訪時留下的照片。
八達嶺長城留影,中間為宋慰祖委員。
在這些調研走訪尋覓活動中,我結識了一批有著相同愛好的同學。1981年,在校學生會主席林炎志學長的支持下,我們在清華大學學生會中成立了“清華大學學生史地協會”,我當選為會長。協會的同學們熱情高、干勁足,我們針對清華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家都想了解北京的狀況,創辦了“北京歷史地理講座”。在學生會的指導幫助下,我們到北京大學拜訪著名教授侯仁之先生,侯先生當年已經70歲高齡,但依舊精神矍鑠。他在家里接待了我們,拿出了他珍藏的遼金元明清時期的北京地圖,給我們這些不到20歲的學生講北京城的由來,講北京城的古跡文化。并欣然答應我們的邀請,來清華大學為學生舉辦主題為“歷史上的北京城”的講座。我們拜訪吳良鏞先生,聽他講北京城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的話題。跨界的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1981年夏秋之交,我們邀請了北京師范學院(即現在的首都師范大學)的李燕杰老師來校舉辦“紅樓美學”講座。李先生幽默風趣地講授了《紅樓夢》中的美學:人物名稱的對仗,對園林設計、人物服裝、房屋陳設的描述,包括紅樓飲食中的美學思想。他特別介紹了在香山黃葉村發現曹雪芹舊居的經過。作為一名《紅樓夢》迷,我第一次感覺到名著的作者離我們如此之近。
大學生活是美好而短暫的,史地協會也因學生會換屆而于1982年底解散了。但對我而言卻是人生路上不可磨滅的經歷。這一經歷竟會對我日后加入民盟,擔任政協委員并建言資政打下了基礎。
歷史總是充滿了巧合。2001年我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擔任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這一年我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而我所在的民盟科技支部的主委就是侯仁之先生的學生朱祖希先生。我跟著朱先生參加了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城老城保護與人文奧運”的課題調研。
曹雪芹舊居(廣渠門內大街207號院)拆除前。(圖片來自網絡。)
2002年我接任民盟科技支部主委,2006年我擔任北京市崇文區第十四屆政協委員。在擔任區政協委員伊始,原民盟崇文區工委主委王金鐘先生交辦給我一件任務:繼續推進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復建工作。歷史輪回,又讓我想起了20多年前黃葉村曹雪芹故居的故事。我迅速閱讀王主委交付我的資料,驚訝地發現,1982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張書才先生在清朝檔案中發現了雍正七年的一份《刑部致內務府移會》,方知曹雪芹竟是我的鄰居,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那座我從小常去的院落(廣渠門內大街207號院)。那座進大門通道上左手立著“端方正直”四扇屏的院子,竟是寫紅樓夢的地方!回想1999年廣安大街擴路時故居被拆除的情景,當時只是覺得那就是一座陳舊的已經落伍的對門老院子,它竟是我崇拜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
我繼續研讀這些資料,并請教正在修崇文地方志的老父親。他為我提供了《乾隆京城全圖》,繪制的十七間半位置竟然分毫不差。再讀紅樓,細品內容描述,《紅樓夢》中出現了太多我熟悉的地方:興隆街花市、臥佛寺,還有那些從小接觸的手工藝品景泰藍、玉雕、絨花絨鳥、曹氏風箏等。于是我提交了我的第一份政協提案《弘揚中華文化 盡快復建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我也未曾料到,這個提案從我任崇文區政協委員到北京市政協委員,一提竟提了15年。
宋慰祖委員為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復建奠基鏟下了第一鍬土。
2019年,拆除已經20年的曹雪芹故居在紅學專家和政協委員的堅持不懈推動下,經過市區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多方努力,正式開始復建。當年1月23日上午,我為曹雪芹故居復建奠基鏟下了第一鍬土。我百感交集,一名工科生,因為自己的愛好和家庭的影響,業余研究文化歷史,有幸成為政協委員,履責盡責、持之以恒,為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深感欣慰。也更加懷念我的大學時代。(約稿人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