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在運營里程世界第一的上海地鐵隧道里,有一批身穿藍色制服的維保人員給隧道做著“體檢”。上海地鐵維保應急救援隊技術負責人何小玲是這個團隊里唯一的女性,也是這個工地上讓工友們最佩服的人。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獎標兵、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上海市勞動模范……集諸多榮譽于一身的何小玲帶領著幾百人的團隊,如今擔負著上海7條地鐵線路、200多個車站、330多公里的隧道建設安全重任。
20多年前,何小玲還未入行的時候,她是一名專業學習高分子材料化學的大學生,是一個愛穿白裙子的女生。1993年何小玲進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后,工地一線成為她主要的工作場景,她便主動和心愛的白裙子“告別”,專注于隧道維保,主攻隧道防滲漏的難題。和其他男性工友們上夜班、爬腳手架、進隧道,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何小玲在進行地鐵隧道的維保工作。(采訪對象供圖)
“在實驗室研發出來的材料一定要在一線得到實際運用才有意義,并且在一線使用后能夠得到反饋,從而不斷完善改進。”當談及為何做出從實驗室轉向工地這一抉擇時,何小玲這樣告訴記者。
當時的何小玲尚未預見女性從事這份工作所遇到的挑戰。面對復雜的隧道工作環境,她曾經一個晚上連續巡查了8公里的地鐵隧道區間,曾經帶著十幾個工人深入到隨時可能垮塌的隧道內部搶險,曾經因氧氣不足而差點昏倒在工地,曾經遭遇過工地上找不到女廁所的窘境,還曾經遭到來自同行投來的不信任的眼光。
不過,她從未想過放棄。“在別人看來,地鐵維保是個‘苦差事’,我又是團隊里唯一的女性,但我從來沒有因為性別給自己設限,哪怕我的體力可能稍遜,但毅力會支撐著我讓我堅持下去。”何小玲堅定地說,“我的目標是做行業的‘領頭羊’,顧名思義就是要比別人走在前面、比別人做得更好。”
與此同時,何小玲繼續發揮其在研發方面的優勢。她和團隊研發了質量性能更好的防水系列新材料,自主研發了載人軌道巡檢車和隧道結構病害檢修管理系統,整體提升檢修效率;她還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打造了信息化應急管控中心,將多年的工作實踐與大量的數據積累轉變為輔助決策的有力手段,做到對險情的提前判斷與預防,不斷筑牢城市地下空間的安全屏障。正如她所言,“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做到最好”。
憑借專業技術和嚴謹服務,何小玲與團隊多次避免了基坑和隧道滲漏坍塌等重大隱患事故的發生,從而名聲大震。她還應邀參與南京、無錫、杭州等地的重點工程施工或搶險。
近年來,上海地鐵的網絡規模越來越大,建造地鐵的城市也越來越多。城市軌道交通大多為地下空間工程,普遍具有基坑深、尺寸大、隧道長的特點,同時建設過程涉及復雜的地質、水文、建構筑物等情況,對風險管控要求非常高。一直專注于隧道應急維保的何小玲深感肩上的重任。“城市的安全需要每個人去守護。對我而言,這是工作,也是初心和使命。”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地鐵運營里程不斷延長,“夜行女俠”何小玲的足跡將不斷延伸,以她的執著和認真守護人們的出行安全。(記者有之炘 王辰陽 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