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女黨員代表,圍繞“巾幗心向黨,奮斗新征程”講述“她”力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新華社記者 范思翔
扎根黃土地、行醫奉獻50余載的基層女醫生,懷揣把“小學”辦出“大學味道”教育夢想的小學女校長,守護高鐵列車平穩安全運行的“85后”女探傷工……6月15日下午,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女黨員代表,圍繞“巾幗心向黨,奮斗新征程”講述“她”力量。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特別重視孩子靈魂的培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蘆詠莉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讓他們懂得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為什么學、為誰學,讓孩子們認識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如今,社會各行各業都不乏女性的身影,這也成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生動闡釋。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所長沈玉君說:“我所在的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到現在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由女性擔任所長。”
“現在,研究所有近一半的女科技人員,我們汲取著前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堅持科技報國的信念。”沈玉君說。
今年77歲的路生梅,退休前是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24歲那年,路生梅從醫學院畢業后,離開北京遠赴陜北佳縣,守護佳縣百姓的健康,這一守就是50多年。
在講述了自己曾經搶救孩子使其轉危為安的故事后,路生梅說,在醫護人員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女同志,她們也有家,有孩子,有親人,但在需要搶救的病人和需要呵護的親人之間,她們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正是因為這些醫務人員的付出,舍小家、為大家,才換來社會上許多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在社區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和人民群眾打交道。對此,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靈山街道靈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娟感觸頗深。
“對于社區工作者來講,我認為初心使命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劉娟說:“要通過我們的服務,讓居民過上舒心日子;要通過我們的服務,讓居民聽黨話、跟黨走,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在現場5位女黨員中,年齡最小的是來自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鋪架分公司的探傷工關改玉。在每個工作日,她沿檢測線路步行工作平均有10余公里。
回憶起從業12年的經歷,關改玉說,每當遇到困難時,她都告訴自己,不能退縮,要堅持。“雖然我們單位的女性比較少,但只要努力,我們也能頂起‘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