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杯牛奶,都會經歷一段精妙的生產過程。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任何細微的環節都如同精密機械中的齒輪,缺一不可。
有一次,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在半成品待裝罐換罐的過程中,攪拌設備未及時關閉。這一疏忽看似微不足道,沒想到,其后果卻如同蝴蝶效應般一發不可收拾:牛奶中的泡沫迅速增加,導致灌裝容量降低,生產線不得不頻繁暫停以調整設備,造成了損失。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戰,前處理工段長郭旭冉展現出了非凡的決斷力與責任感。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一種更穩定、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郭旭冉與設備工程師們共同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測試與嘗試,試圖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尋求解決之道。
他們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復雜性遠超初想,涉及到方方面面,難度很大。他們嘗試了多種方案,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一天下班后,郭旭冉疲憊地回到家中。忙碌一天的他早已饑腸轆轆,他決定簡單地做些飯菜填飽肚子。他燒好了菜,坐在桌邊,繼續思考怎么解決自動停止攪拌的難題。突然間,他聽到“叮”的一聲響,原來,飯煮好了,電飯煲自動切換到了保溫模式。
“叮”的這一聲,讓郭旭冉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他意識到,智能電飯煲的自動切換功能,不就是自己解決生產線上的問題的思路嗎?“如果我們的攪拌設備也能像智能電飯煲一樣,在配料完成后,自動切換模式,那么就能及時停止攪拌。”
這一靈感如同破曉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郭旭冉立即與設備工程師們取得了聯系,并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工程師們聽后,都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案。
于是,他們立即投入到新程序的設計與測試中,將配料完成的信號與攪拌模式的切換緊密相連,實現了攪拌設備的智能化升級。
在確定了技術改造方案后,設備工程師們迅速展開了工作。首先,他們對現有的攪拌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測試,確保設備處于最佳狀態。然后,他們對程序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最后,經過幾天的努力,技術改造工作順利完成。
改造后的攪拌設備在試運行過程中表現出色。當操作工選擇備選罐進行配料時,攪拌設備會自動切換為間歇模式。這種智能的切換方式不僅避免了因連續攪拌引發的牛奶泡沫增加問題,還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統計顯示,設備改造后,再也沒有出現因連續攪拌時間過長而產生的短停損失,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次技術改造的經歷讓郭旭冉和他的團隊深刻認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他們意識到,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并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他們也意識到,細節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伊利集團 馮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