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北京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完成了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中國加入了國際互聯網的大家庭。25年來,從64K撥號上網,到光纖入戶,5G商用;從“BAT”成為年輕人津津樂道的名詞,到新的企業和應用不斷涌現走向全球——在時代的浪潮中,互聯網企業成長和個人成才的故事如大江澎湃。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新近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而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34.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20余年來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日益領先,人才相繼涌現,產品和服務開始邁向世界——行業成功的背后,是國民經濟不斷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發展動能不斷迭代的時代土壤。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勇所言,自成立以來,阿里巴巴一路狂奔,背后是整個產業和世界走向數字經濟和數字商業。
新經濟,新民生
30歲出頭的王飛飛是一名菜鳥嘉興未來園區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過去,物流園區揀選工人一天走要幾萬步。如今這些體力工作交給了機械臂自動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經過培訓后,王飛飛從一名出庫打包工華麗轉身,成為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收入翻了一番。
位于無錫的菜鳥數智化“未來園區”,用IoT物聯網技術打造,加上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構建了一個數字化物流園,把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實時在線和自動化作業。有近700臺菜鳥AGV“小藍”機器人在該園區中作業。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是今年上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向社會發布的13個新職業之一。這13類新職業涵蓋了人工智能、電子競技、物聯網等多個領域,絕大部分都和互聯網以及數字經濟有關。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為促進就業保障民生作出了有力貢獻。2018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就業總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遠高于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的增速。
伴隨數字經濟的就業吸納能力提升,全國各地有更多的人像王飛飛那樣,在互聯網的創新創業中,完成了職業角色的轉變,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互聯網+”賦能大國創新
作為國內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網易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互聯網行業20多年來高速發展的原因在于,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繁榮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和自身產業轉型的強大需求。“時代賦予的機遇,加上一代人的努力,促成了國內互聯網經濟的崛起。”
2014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iGDP,即互聯網經濟占GDP的比重。2013年,中國的iGDP指數為4.4%。到了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4.8%。毋庸置疑,互聯網正加速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大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賦能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34.8%”這個數字也折射出互聯網對于穩定國民經濟,推動大國創新的強大動能。
2019年4月22日志愿者在位于敦煌的螞蟻森林林場種樹。支付寶2016年推出螞蟻森林,目前累計創造超過40萬人次的綠色就業崗位,實現勞務增收超過6059萬元。
互聯網+農業,探索出了中國扶貧的新模式。2018年,阿里巴巴1000多名員工投入脫貧業務,實地走訪貧困縣超過100個。當年,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臺的銷售額達到了630億元,超過100個貧困縣的網絡銷售額突破1億元。
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國的金融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截止目前,支付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社交類APP,支付寶和其合作伙伴服務著全球超過10億用戶。
互聯網+政務,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2018年10月,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正式上線。同期,上海1008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7%以上的審批及服務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截至2019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5.09億,占網民整體的59.6%。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歆磊教授認為,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把握住了全球數字經濟快速崛起的機遇。中國企業從一開始學習借鑒,到后來形成自己的特色,將自身發展戰略同國內經濟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從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在新的技術環境下,互聯網對經濟的革新效應還將持續下去。”
閃亮的文化名片
陳歆磊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邁向全球需要有兩個支柱:一是技術,二是文化。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行業不僅孕育出了許多像“alipay”這樣的跨國文化標簽,還成為了中國文化出海的新載體。如同過去日本動漫和音樂“韓流”一樣,中國互聯網產業也孕育出了許多世界級的文化現象。
2018年7月16日,抖音首次公布了其全球用戶情況。當日,抖音全球活躍用戶超過5億。以“TikTok”為代表的抖音海外產品覆蓋了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在40多個國家應用商店中排名第一。
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繪真·妙筆千山》發布
2019年1月1日,網易聯合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手游《繪真·妙筆千山》登錄App Store,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游戲取材自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希望借助游戲讓《千里江山圖》“活”起來,把中國傳統文化觀眾擴大到1個億,甚至更多,讓全世界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張毅表示,國內互聯網文化產業的崛起和出海,即體現出國內經濟結構的積極變化,也成為了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閃亮名片。
改革中邁向廣闊未來
去年開始,有觀點認為,中國互聯網經濟進入了下半場。更有甚者,中國互聯網的“寒冬論”、“拐點論” 不脛而走。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經歷了25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其未來的動力還將來自于哪里?
陳歆磊表示,和過去20幾年不斷涌現新模式,誕生新公司的發展態勢不同,互聯網行業的下半場,互聯網企業應專注于將新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提升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在服務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實現行業自身發展。
這也意味著互聯網行業的自身改革,離不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所孕育的新需求,新市場。
張勇出席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并演講。
2018年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里巴巴宣布了未來5年2000億美元的進口計劃。這背后體現的,是中國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新機遇。張勇說,阿里的愿景不是2000億美金進口額的數字本身,而是希望用創新、生態、合作的方式,創造出數字時代的大進口模式,持續成為數字經濟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在更多領域,互聯網所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認為,技術和金融加速融合,正在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發展過程,后面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新技術對新金融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相當于1萬米才走了100米。”
從“Alipay”,“TikTok”到“xiaomi”,越來越多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產品受到海外用戶的關注和喜愛。科技出海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文化和品牌邁向世界。
回望歷史,互聯網行業發展,不僅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助力中國以全新的面貌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1987年9月20日20時55分,一群中國科學家向德國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郵件的內容只有一句話:“越過長城,走向世界。”(“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30余年過去,這句話依然映照著中國互聯網人的心聲,描繪著大國以開放姿態擁抱創新的壯闊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