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精品人妻无码视频网站,国产剧情av巨作在线,国产九啪啪精品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2023年了!這些謠言你還會相信嗎?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2022年度網絡謠言盤點

2023-01-30 16:05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2022年,國際國內熱點事件中,網絡謠言“趁虛而入”,時有發酵,涉及疫情防控、公共政策、社會事件、醫療健康、自然現象等公眾關心關切領域,可謂“套路百出”,令人深惡痛絕。針對網絡謠言這一痼疾,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重拳出擊,全年共受理網民謠言舉報信息3萬余條,匯集謠言樣本和辟謠數據2.45萬條,共發布各類辟謠稿件1.31萬篇,推出了12期《打擊網絡謠言 共建清朗家園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月度辟謠榜》、科學流言榜以及“涉防災減災辟謠榜”“涉化妝品辟謠榜”“涉高考高招辟謠榜”“涉食品安全辟謠榜”等行業辟謠榜單。這些謠言背后的真相您都了解了嗎?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特此盤點解析,為您澄清謬誤,傳遞事實真相。

(2022年度網絡謠言部分熱詞云圖)

盤點一:

一些涉疫謠言常常斷章取義,歪曲事實,無中生有,誤導公眾。

案例解析:

2022年涉疫謠言集中在防控措施、疾病預防與治療、核酸抗原檢測等方面。例如,疫情期間,“封城”“全城消殺”“飛機噴灑打藥”等各種版本的謠言時常出現;“疫情期間每天可領取補貼”“陽康后要15天才能產生抗體”“感染新冠‘早陽早好’”等傳播較廣。這類謠言與民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受關注度高,容易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臺廣泛傳播,誤導公眾。還有部分謠言屬于為提高話題內容關注度,刻意編造、顛倒黑白甚至無中生有。如“貴陽女子向志愿者跪求物資”“護士搶救幼童時玩手機”等謠言,前者為蹭熱度擺拍,后者實為護士使用手機在聯系醫生協助搶救,造謠者利用志愿者、護士這些疫情防控中的焦點人物身份,刻意制造虛假信息吸引流量,迷惑性很強。又如,網傳“感染新冠病毒后可按‘吃藥順序圖’服藥”“世衛組織提醒出現新冠癥狀時避免使用布洛芬”均為無稽之談。

(圖表按照2022年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發布的月度辟謠榜及行業辟謠榜發布時間正序排序,下同。)

盤點二:

一些涉及公共政策領域的謠言或憑空杜撰,或假冒官方,傳遞虛假信息,擾亂正常公共秩序。

案例解析:

2022年,網上曾流傳一則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戰略辦公室”名義印發的所謂《共同富裕專項補助資金撥付實施方案》,誘導網民加入有關微信群或下載APP,承諾支付不同金額即可參與領取紅利活動。事實上,“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戰略辦公室”這一機構子虛烏有,《實施方案》亦屬造假。又如網傳的假新聞“國務院聯防聯控小組正式摘牌”,造謠者將2020年疫情之初國家衛健委的新聞發布會背景改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背景的舊圖,訛傳為“聯防聯控小組摘牌”的場景,散布“國家疫控政策重新調整”“聯防聯控小組解散,意味著疫情結束了”等種種臆測,擾亂疫情防控大局。

盤點三:

一些涉及案事件的謠言,與社會熱點新聞相伴而生。因事件的高關注度而擴散甚廣。

案例解析:

在“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中,有關受傷女子去世、遭性侵等謠言次第出現,引發大量網民關注。造謠者利用社會熱點新聞的熱度散布謠言,混淆視聽,甚至會對公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2022年11月,山東、江西、福建、天津等多地傳出“有人販子偷搶小孩” 的消息。經多地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均未發現拐賣兒童的嫌疑人,未接到拐賣兒童的報案。警方已對網民傳播不實信息的行為進行約談并責令整改。此類謠言散布恐慌信息,擾亂社會秩序和群眾正常生活。

盤點四:

一些涉外謠言實系失實報道,通過胡拼亂湊、炒作抹黑等方式刻意“污名化”中國形象。

案例解析:

2022年2月,個別外媒發出“首鋼滑雪大跳臺是核電站”的歪曲報道,荒謬至極。烏克蘭危機爆發不久,網傳“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提前撤離、置同胞于不顧”,實際上當時中國駐烏克蘭大使仍在基輔,并通過包機、包車等方式組織中國公民有序撤離。這類失實消息嚴重損害我國際形象。還有如“中國遠洋漁業過度捕撈、破壞海洋生態”的傳言一度沸沸揚揚,但真實情況卻是中國人吃魚主要靠養殖而非捕撈。相關謠言嚴重背離事實。

盤點五:

一些涉及自然現象、災害的謠言用觸目的圖片、視頻配以誤導性信息,博人眼球、渲染恐慌。

案例解析:

這類謠言往往通過移花接木拼湊而成,有的冒用不相干的圖片或視頻企圖自證,有的依靠PS等拼接技術進行偽造,還有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成仿真音視頻信息。如“重慶嘉陵江被曬干了,兩名男子騎摩托車橫渡嘉陵江”“四川地震后村民在山腳下自搭帳篷居住”等謠言,均屬于用“移花接木”手法編撰的虛假信息:前者實為水位降低的自然情況,橫渡視頻的拍攝地點是長江珊瑚壩而非嘉陵江;后者則是四川樂山筍農打筍時臨時搭建的休息帳篷。此外,“浙江寧波北侖、慈溪被水淹”等視頻還采用特效合成手法制造謠言,著實居心不良。

盤點六:

一些醫療健康類謠言和食品安全類謠言披上偽科學外衣,夸大其詞,傳遞錯誤認知。

案例解析:

部分謠言披著“科普”的外衣,冠以“養生秘方”“防癌”“致癌”等噱頭,在網上反復傳播。“量子美容可除皺抗衰”“干細胞化妝品可修復皮膚、抗衰老”等化妝用品類謠言以“黑科技”“醫療科學知識”為包裝,騙取不明真相的人消費;涉及食品的“偽科普”則添油加醋、夸大其詞,有時還伴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如秋季時值豐收時節,有關“柿子和海鮮一起吃等同砒霜”“柿子空腹吃或與奶制品混吃都會得結石”等謠言就會出現。這些小道消息看似是對身體健康的善意提醒,實為“拋開劑量談毒性”的夸大其詞,混淆公眾視聽,妨害身體健康。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增強辨別意識,不輕信網絡傳言;提高法治意識,不傳播謠言信息,共同守護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

責任編輯:王靜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