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精品人妻无码视频网站,国产剧情av巨作在线,国产九啪啪精品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政策傾斜、崗位擴招!一大波就業利好面向應屆生

2022-07-01 10: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年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進入沖刺階段。近期,多部門密集推出政策措施,持續為企業提供穩崗支持,促進政策性崗位面向應屆生擴招,同時,強化對于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和權益維護。

穩崗支持

畢業生投遞簡歷1.67億人次

又是一年畢業季,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舉辦的24365專題網絡招聘活動已累計提供崗位847萬個,同時,與12家機構聯合開展的“24365校園招聘服務”,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發布崗位累計3140萬個,畢業生投遞簡歷1.67億人次。

2022年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為1076萬,規模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為促進大學生就業,5月以來,多個部門密集出臺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傾斜政策,便利大學生求職就業。

工信部聯合教育部啟動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設了招聘專場。人社部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截至6月5日,已有34萬家用人單位發布崗位需求977萬人次。

“企業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力軍,應穩住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校企對接?!敝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暢通大學生就業的關鍵還是在于促進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較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有能力、有動力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針對穩住市場主體,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就在發布會上表示,指導各地盡快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補貼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達到一定數量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給予傾斜支持。

擴招傾斜

公務員招11.6萬名應屆生,鼓勵基層就業

在前兩年連續擴大招錄高校畢業生規模的基礎上,2022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與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招錄進一步吸納高校畢業生,共計劃招錄11.6萬名應屆生,比去年增加0.9萬名。

除了公務員招錄面向應屆生傾斜,6月16日,國資委召開專題部署會,要求國資國企要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招收高校畢業生人數要在去年基礎上有更大的增幅。

擴大政策性崗位招錄的同時,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干事創業的政策也不斷釋放。近日,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門陸續發布了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及農村教師特崗計劃招募通知,加上此前公布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今年三項基層服務項目僅全國項目招募規模就將超12萬人。

按照新華社的近期披露的數據,當前各省份正在組織各項基層服務項目報考,不少地區報名火熱,有的項目平均報名錄取比超過了40:1,部分崗位錄取比甚至超過100:1。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當前,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城市社區公共服務升級,都急需大量有新知識、新理念、高素質的大學生補充到基層。促進大學生到基層干事創業,這不僅是從促進就業的維度考量,更是提速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

“面向應屆生和基層崗位傾斜,這是近年來政策性崗位招錄的顯著趨勢?!比A圖教育研究院專家鄭文照稱,近幾年,公務員、事業單位等招錄都加大了高校應屆畢業生招錄力度,單從國考招錄的數據來看,招錄計劃中,僅面向應屆生招錄的比例,由2019年度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度的67.3%。

精準幫扶

暢通未就業畢業生求職渠道 維護合法權益

除了開拓就業渠道,對于畢業生的幫扶政策也密集出臺。

近日,人社部向全體2022屆畢業生發出“公開信”,分別對已落實就業單位、仍在求職、有志自主創業、選擇靈活就業、暫不考慮就業的畢業生及困難畢業生,發出求職指引,宣傳相關政策,告知服務渠道,提醒有關權益維護等問題。同時,開通2022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小程序入口,暢通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渠道。

今年5月,財政部等部門還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工作的通知》,決定免除2022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的貸款學生2022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對2022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的貸款學生2022年內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經貸款學生自主申請,可延期1年償還。據稱,此項政策可惠及400多萬高校畢業生。

在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方面,教育部向各地高校強調“四不準”紀律,即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誘導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在人力市場方面,6月17日,人社部還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要求各地打擊就業歧視、虛假招聘、“黑職介”等。(記者 闞楓)

責任編輯:常磊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