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時,汽車替你自動跟車,解放雙手,這是自動駕駛汽車的今天。
通過App,呼叫沒有駕駛員的無人駕駛汽車前來“接駕”,這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明天。
在2021上海車展上,“劇透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從今天到明天,汽車將這樣帶你一起奔向“星辰大海”。
出門!我的汽車自己會開!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特大城市早晚高峰開車通勤的你,是否常常為了堵車時的跟車而感到煩惱?現在,你的汽車能在擁堵環境下“代管”你的方向盤,把你從堵車時的焦慮中解放出來。
記者注意到,不少亮相上海車展的量產汽車都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盡管用戶仍需要“好好看路”,隨時準備好接管,但基本上可以實現堵車工況中的輔助駕駛。
智己汽車品牌體驗主理人陳敏俊介紹,在國家法規允許以及高精地圖開放的情況下,2021年年底,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特選商業中心,用戶下車后,智己汽車依靠車內的智能裝置就會“自己找車位停車”。取車時,通過手機App就可“召喚”汽車前來“接駕”,這時,汽車會自動泊出車位并駛向指定位置“接”用戶上車。
4月19日,智己汽車L7亮相2021上海車展。新華社記者周蕊攝
“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的呼聲日漸高漲。”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說,調研顯示,80%的消費者將自動駕駛功能納入購車的重要考量。
相對路況復雜的乘用車,封閉區域內的自動駕駛技術成熟更快。在車展上,上汽紅巖帶來了新款“5G+L4純電動智能重卡”。上汽紅巖市場部負責人蔣建華介紹,融合了人工智能、5G、V2X車聯通訊等先進技術的智能重卡,此前已經在洋山港等地成功實現港區特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3cm)、與自動化港機設備的交互以及東海大橋隊列行駛,為港口運輸客戶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集裝箱轉運方案。
在上海車展上,上汽紅巖帶來了新款“5G+L4純電動智能重卡”。采訪對象提供
“重卡能在前后各約250米、左右各約80米的范圍內精確感知交通參與者,對行人、車輛、其他障礙物等進行精確識別、規劃路徑,提供比人類駕駛員更安全可靠的車輛操控。”蔣建華說,智能重卡還能實現精準倒車,10余米長的重卡,在兩側到輪胎只有七八厘米的狹窄庫位中,整體入庫成功率高達100%,倒車平均用時70秒,超過了熟練的駕駛員。
招手!打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App上下單,等待自動駕駛出租車前來“接駕”,這種新奇有趣又特別實用的服務現在已經在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長沙等城市應用,初創的科技企業新勢力成為這一領域的“大玩家”。
在上海,在“滴滴出行”App上報名并通過審核后,就能在嘉定區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呼叫到一輛滴滴的自動駕駛車輛。
圖為消費者體驗滴滴自動駕駛車輛。采訪對象提供
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已經在廣州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等數百平方公里的道路上運營了一年多,開進了CBD區和老城區,實現了6萬多人次的搭乘。
在這次上海車展上,科技類企業大放異彩。華為、大疆、百度、地平線……他們有的與整車廠合作,為車輛提供智能解決方案,有的還深度參與到造車過程中。
沃爾沃汽車19日與滴滴出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測試車隊上展開合作。未來,車輛將完全具備自動駕駛能力,可以在沒有安全員情況下進行自動駕駛載人服務。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李震宇介紹,百度計劃在未來3年將Apollo GO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從目前北京、長沙、滄州全面開放至30個城市,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
“以前大家在上海車展上看的多是炫酷的造型、新的動力總成技術,現在則是看智能科技的應用。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新面孔,跨界融合的‘玩家’正在引領自動駕駛的新潮流?!敝袊嚬こ虒W會副秘書長、國際汽車工程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侯福深這樣感慨。
時間表來了 自動駕駛還要完成些“必答題”
自動駕駛技術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落地,但是困難和挑戰依然不少??偟膩碚f,自動駕駛大規模應用與技術、成本、產品質量、法律法規、公眾接受度等息息相關。
“2025年,中國有望實現70%的量產新車型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水平、L4級別自動駕駛水平的汽車開始規模化應用,到2030年有望實現L5級別自動駕駛水平汽車的量產?!焙罡I钫f,很多車企已經在生產時為車路協同留下預置接口、配備芯片和算力的冗余并支持云端更新,這將能更好迎接智能網聯的時代。
專家指出,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突破不是問題,未來制約這項技術真正投入商用和大規模應用腳步的將是法律法規和倫理考量。技術發展到了完全自動駕駛的L5級后,更重要的是與之關聯的社會各項法律法規是否健全、是否支持,以及社會文明。
上汽集團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金忠孝說,L5級自動駕駛在小范圍的相對封閉場景、相對固定路線上使用、只有幾百輛車的話,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主要的挑戰還是來自大規模使用。
侯福深說,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領域,中國企業和國際巨頭已經站在了一條“起跑線”上,都需要直面場景落地、法律合規等新問題,中國行業和企業的探索甚至可以反向輸出、為全球貢獻中國方案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