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王瑩 王郁源
攀巖、獨輪車、賽艇、滑雪……在沈陽,成立僅6年的渾南區第九小學以讓孩子“玩得嗨”“學得快”的特色辦學模式受到家長認可。這些做法能否移植到學前教育?
活動即是創造,游戲即是發展
清晨,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幼兒園(以下簡稱渾南九小幼兒園)的上空回蕩著嬉戲跑鬧聲。在雙層操場上,“小小特種兵”們三五成群,攀爬網、滑索道、走滾筒、跳山羊,玩得不亦樂乎。
“游戲即是發展。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幼兒園不僅是看護和照料兒童的地方,更是他們的成長樂園。”渾南九小教育集團校長侯明飛說。
漫步渾南九小幼兒園,時時能感受到活潑靈動的生長氛圍:挖沙池邊、旋轉椅上,孩子們盡情嬉戲;戴好頭盔,滑步車隊矯健出發;雙層操場上層,孩子們手持風車快步奔跑,還有的三五成群傳遞足球;操場一層,孩子們玩秋千、木質吊環、三聯爬梯、飛天輪胎……歡快的笑容在校園各處綻放。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設置,處處藏著設計巧思。侯明飛邊走邊介紹著,圍墻邊擺著水溶性涂料,孩子們可以隨時在墻上涂鴉,用水即可沖掉再使用;數個大大的挖沙池設置在教學樓周圍,“孩子最喜歡玩的就是水和沙子,玩法變化無窮”;每間教室和各層樓走廊墻上都有老師們手編后嵌入的麻繩,這一面面麻繩墻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路過時“摸一把”,促進其觸覺感知發展……
在這里,老師不僅會帶孩子玩,還得能創設游戲與引導互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打壓,關鍵在于怎么玩。要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在動中學,開發思維,逐步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侯明飛說。
“抓得牢跑得快,自我保護能力就提高了”
幼兒園院墻一側,安裝了一條50米長的索道。站臺處,十幾個孩子正兩兩結隊,體驗“空中飛人”的快感。
攀巖墻提升孩子抓握能力
“這個項目看似不難,卻是對孩子抓握能力的考驗。”侯明飛說,“幼兒時期是人體上肢力量發展的關鍵期。這個索道想要滑過去,需要有20秒以上的抓握能力。”
渾南九小幼兒園教學主任付麒武介紹,幼兒園從手和腳的鍛煉入手促進孩子身體素質發展。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單杠,老師每天要對班內30個孩子逐一進行抓握測評。還有不同高度的攀巖墻,讓孩子能夠進一步提升抓握能力。
在“腳”的發展方面,在園幼兒每天有超過兩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我們園孩子每天平均步數能達到1.5萬步。”付麒武說。
針對大量運動帶來的安全顧慮,中1班老師穆冬回應:“與其一味讓孩子規避危險,不如培養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事實上,抓得牢跑得快,自我保護能力就提高了,才有底氣抵抗可能發生的危險。”
動中學,靜中思
入園僅一年多,孩子的變化讓家長欣喜。“之前我家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路,喜歡讓我抱。現在他體能逐漸增長,越來越喜歡運動了。”幼兒園中1班孩子家長樊蓉說,在運動中,孩子的思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比如走獨木橋,怎樣才能更省力,怎么保持平衡,都是孩子們需要思考的”。
孩子能力得到提高,是不少家長的共識。“我家孩子甚至比我還有耐心,玩漢諾塔能玩一個多小時”“之前我家孩子比較敏感,排隊時總喜歡貼邊站,做事也不太積極。現在更愿意和小朋友、老師們交流了”……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渾南區第九小學的系列大腦動力課,如四巧板、心智多米諾、漢諾塔、折紙、邏輯狗等課程,被引入渾南九小幼兒園,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獲得多維發展,只是課程方式向低齡解鎖,深化兒童情趣,以游戲化、活動化的形式創新實踐。隨著課程的鋪設,孩子們越來越善于思考,熱愛動腦。
每個月,老師會給每位家長出具一份“幼兒五大領域發展報告”,對孩子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細化指標、進行評估,并提供年級平均水平給家長參考,讓家長動態掌握孩子的發展情況,教師會根據結果動態調整教學計劃。
不管比管更重要
“我們會跟老師反復講這個教學理念:學會管住手和嘴。”付麒武說。
早晨入園時,有的孩子會在幼兒園室外玩耍一會才進教室,還有的孩子會從“非規定”入口進入教學樓。
面對這些情況,老師們不會隨意干涉或指責他們。“恰恰是這些孩子,會主動幫助其他小伙伴在門口換鞋,會穿梭于樓道協助老師傳遞文件與信息,會進出各個班級化身為小助手。”她說。
“不管比管更難,教師要找到管與不管的平衡點。不管的價值更大,教師不管,孩子才能自主發展,催生獨立思考。”付麒武解釋,“在對每個孩子的運動能力有充分了解,能隨時預判風險的基礎上,放手不管,讓他們去經歷各種事。自主的大環境和孩子們之間的鼓勵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讓他們學會情緒調節和自我保護。”
在渾南九小幼兒園,還有一個特別設置——“流動性教學”。每個月,老師們會拿出一周時間到其他班級教學。“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讓老師在對比中發現不足,互相借鑒。”付麒武表示。
孩子們的成長,給幼兒園老師們帶來成就感。教師劉麗說:“這些孩子喜歡幼兒園,喜歡學習,靈動健康。我想,他們長大后也會熱愛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