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中國建設的背景下,數字民生以管用實用的場景應用,服務民生的“關鍵小事”。一份美好品質生活的“需求響應清單”正在不斷擴容,越來越多充滿溫度的“數字故事”正在浙江不斷涌現。
構建新型健康服務體系
“一家醫院做的檢查,另一家醫院也能認。”浙江杭州市民周女士在浙江一家醫院看病時,發現不再需要拿塞滿檢查報告的病歷本了。
“我們曾經統計過,一個胸部CT平掃,在浙江省有900多種說法,該怎么互認?”浙江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龔向陽說,精準識別,就要求檢查編碼統一,“做一個編碼體系,就像大家都說普通話,這樣大家都能懂了”。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居民通過手機使用“健康余杭智慧云共享平臺”查看檢查圖文報告 黃宗治 攝
浙江省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涵蓋了90%高頻檢查檢驗項目,覆蓋全省1881家醫療衛生機構,累計節省醫療費用8.3億元。
此外,在數字技術支持下,急救流程實現“時空對接”,智能病歷質控系統能對病歷進行全方位統計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浙里護理”“浙里急救”“浙里健康e生”等應用累計服務超6000萬人次。
從“可辦”“能辦”到“好辦”“易辦”
走進杭州市拱墅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半月談記者看到,排隊等候的人不多,大廳里井然有序。以前辦理退休相關手續需要填寫10多張表格、20多個事項,跑多個部門。如今,浙江推出“企業職工退休一件事”,將原來涉及退休審批、社保、醫保、企退服務中心、公積金等多個部門的事項進行集成。
從“最多跑一次”“跑零次”到上門代辦、無感智辦,從一窗受理、一事聯辦到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在后臺發揮作用的,是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作為群眾、企業服務總入口的浙里辦App,匯聚嬰兒出生、企業開辦等40多個部門聯辦“一件事”,實名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刀刃向內,關鍵一環就是數字化改造,通過在線辦事、移動政務等措施,簡化了行政辦事流程,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
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我們推出小程序線上訂餐服務,就是想打通助餐渠道,解決在外拼搏中青年的后顧之憂,保障留湖老人能吃上安心的熱飯。”湖州市吳興區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科工作人員說,目前全區建成老年食堂18家,老年助餐點185家,形成抵達每個村(社區)的助餐配送餐服務網絡,平均每日為老人提供助餐2600余人次。
每個工作日下午4點,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蘭錦未來社區鄰里中心都會熱鬧起來。街道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中心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中心開設的“四點課堂”。家長朱燕萍說,“四點課堂”補上了孩子放學但大人還沒下班的時間差,現在下班后可以從容接孩子,還可以去附近鄰里食堂吃晚飯。
一老連著夕陽,一小連著朝陽,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疇鏞表示,將以數字化技術和思維打造多領域、多維度、多方面的應用場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根據計劃,浙江將持續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所得、病有良醫、老有康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理念指引下,以數字賦能民生,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半月談記者:朱涵 張璇 /編輯:李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