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株洲市天元區北汽株洲二工廠總裝車間裝配車門 陳思汗 攝
半月談記者 劉芳洲/余春生
作為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湖南省株洲市因工業而立、因工業而興、因工業而強。生產出我國第一臺電力機車的田心機車廠,試制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的331廠,我國第一家現代化硬質合金廠601廠……一家家在共和國工業發展史留下印跡的知名企業,造就了株洲過去的輝煌。
悠悠湘江穿城而過,既訴說著城市的光榮歷史,也提醒株洲人,工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近年來,株洲立足激發創新活力、強化產業集群和優化營商環境這三條路徑,多管齊下尋求新動能,由“制造強市”向“制造名城”持續奮進。
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創新是株洲工業發展的一大亮色。作為老牌工業重鎮,株洲曾累計創造中國工業史上290多個“第一”,不斷擦亮“株洲創造”的金字招牌。
今年3月,由中車株機公司研發的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車,完成相關動態試驗和系統聯調聯試。列車多項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今年4月,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該電池在低速電動車、電動大巴及家用儲能等領域競爭力強,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低溫環境下可釋放88%以上容量。
創新產品密集問世,絕非運氣使然。株洲市政府牽頭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株洲市科技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株洲科技研發投入總量達101.5億元,較2019年增長16.1%,占GDP比重達3.27%,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65%。
“大部分資金都用于培育‘新苗’,達到標準的科創企業,如果有科技情報分析、發明專利代理、專業檢測等方面的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報銷,這項舉措很受企業歡迎。”株洲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大科研投入的效果正逐漸顯現,這幾年省里的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每年都有2到3項落戶株洲。
此外,株洲還建立科技重大項目“一對一”工作協調服務機制,安排科技創新工作服務組進駐企業,高效快速為企業排憂解難。120名市級科技特派員跟蹤服務重點企業,及時傾聽企業心聲。
今年一季度,株洲市研發投入申報總量達到128.9億元,增長18.3%,穩居全省第一;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2.35件;完成技術合同登記30.5億元。
強化產業集群優勢
過去,株洲以有色冶煉、重化工、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相關傳統產業既為株洲打下了厚實的家底,也因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使株洲背上了沉重的發展包袱。
針對此,株洲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提質升級。2018年底,在一場漫天大雪中,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最后一臺冶煉爐緩緩熄滅,標志著工業區內261家企業全部關停。
騰退落后產能雖然痛苦,由此帶來的動能轉換卻更具亮色。2013年,株洲市基于自身工業門類豐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較為齊全的傳統優勢,瞄準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3大動力產業,審時度勢打造“中國動力谷”。
在轉型過程中,株洲堅持產業“裂變”增長思路,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產業集群不斷向縱深發展。哪怕是一個部門、一條業務線,只要具備發展潛能,都有機會“裂變”成為新的企業。
以年銷售收入過35億元的株洲聯誠集團為例,該企業初創時僅是一個提供簡單勞務服務的純手工作坊式車間,經過10余年的技術深耕、強鏈補鏈與改制升級,如今已成為區域軌道交通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和國際知名的軌道交通部件研制企業。
據了解,株洲依靠國企混改裂變、技術裂變、市場裂變等多種方式孕育出眾多新興科創企業,為主力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目前已裂變出擁有350多家企業的產業集群。“裂變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株洲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挖掘核心優勢產業增長潛力,深耕細分市場空間,推動更多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企業落戶,形成集群化競爭優勢。”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說。
目前,株洲正建設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為代表的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以信創產業、先進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為代表的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以衣食住行、健康養老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升級產業集群。這被稱為“3+3+2”現代產業體系。預計到2025年,這一產業體系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2月19日,聯誠集團董事長肖勇民吃了一頓不一樣的早餐。這一天,株洲市首場“政企早餐會”正式開餐。6位應邀前來的企業家與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市長陳恢清等邊吃邊聊、暢所欲言。
肖勇民介紹了聯誠集團的發展情況,并把位于田心軌道智谷的“新基地建設項目”和正在進行的“公司改制上市”相關問題擺上桌面,請求市領導協調解決。3月9日,市長陳恢清帶隊來到聯誠集團召開現場辦公會,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
企業有呼聲,政府有回聲。不到1個月時間,聯誠集團在“政企早餐會”上提出的6個問題悉數得到解決。“株洲各個政府部門的專業程度高,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讓我們民營企業有了發展信心。”肖勇民說。
近年來,株洲堅持“重商、親商、安商”,實施“一件事一次辦”、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舉措,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服務產業項目發展。目前,株洲已聚攏世界500強企業和央企87家,工業企業6000余家,產品遠銷全球160余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