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陳剛/鄭生竹
因煤而興,又因煤而困,粗放式發展曾給徐州帶來轉型之痛。作為江蘇唯一肩負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重任的城市,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徐州正涅槃重生。
一對新人在徐州金龍湖宕口公園內拍攝婚紗照 季春鵬 攝
煤退湖進,盡顯“江南風光”
冬日的潘安湖水光瀲滟,引得眾多游客駐足欣賞。潘安湖曾是徐州面積最大、沉降最嚴重的采煤塌陷地,經過生態修復,搖身變成風光怡人的濕地公園。
“進了徐州府,先喝二兩土。”曾幾何時,長期采煤采石給徐州帶來生態之殤,采煤塌陷地房倒屋塌、污水橫流,宕口傷痕累累、滿目瘡痍……
近年來,徐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和建設,累計治理采煤塌陷地近20萬畝、工礦廢棄地3.4萬畝、采石宕口42處,推動生態環境發生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昔日“生態瘡疤”成為城市風景。
云龍湖、大龍湖、金龍湖、潘安湖、九里湖……綠水悠悠、碧波蕩漾。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徐州大力實施顯山露水、退漁還湖、敞園改造、精品園林、還綠于民等生態工程。依托山水資源優勢,建設山水園林城市,并在全國開創了“石頭縫里種出綠色森林”的成功范例。
過去的徐州,城區基本都是工礦區、棚戶區,帶有典型的工礦城市特征,基礎設施落后、環境面貌較差。近些年,徐州全面提升城市發展定位和建設水平,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4500萬平方米,30萬戶城鄉居民獲益,實現了改善民生民計、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城市形象“一舉三得”。
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今天的徐州,呈現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山水園林風光,彰顯出“南秀北雄、楚韻漢風”的獨特氣質,先后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實現華麗轉身。
轉型升級,告別“一煤獨大”
徐州以煤起步,從煤發電到煤焦化,再到鋼鐵、水泥等與煤炭相關的行業,形成了過去“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產業結構偏重、單一。
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 韓瑜慶 攝
“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就是讓全市干部告別唯GDP增長論英雄的老路子。”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說,徐州正以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引領轉型實踐,摒棄以破壞環境、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堅持把發展質量和效益擺在優先位置。
18家鋼企整合為2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1家焦化廠整合為3家綜合性焦化企業,24家燃煤電廠壓減至15家,關掉一大批“散亂污”企業……一組組數據表明了徐州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裝備,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徐州不斷推動鋼鐵等四大傳統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向高端攀升、產品向高質提升。同時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錨定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主攻方向,提高產業發展的層次與水平。
2020年11月24日,被譽為工程機械行業“亞洲第一商展”的2020上海寶馬展拉開大幕。在本次展會上,來自徐州的徐工集團帶來了最新款超大噸位電傳動輪式裝載機。這款新產品打破了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的長期壟斷,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一舉拿下了眾多用戶新單。
2020年9月22日,徐工集團正式宣布混改。“我們將集團旗下拳頭板塊拿出來混改,就是想賦予這家老國企更多活力。”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說,國內工程機械企業與世界巨頭還存在較大技術差距,仍需不斷趕超,只有深化改革、突破機制障礙,才能增強與世界巨頭“掰手腕”的力量。
“無廢城市”帶來綠色生活
驅車沿徐州東三環高架路由南向北行駛,路右側可見五山公園,亭臺步道古樸精致。這里的前身是水泥廠采石廢棄地和垃圾堆場。
“原有建筑垃圾建成了海綿路,地表枯枝葉搭了昆蟲驛站,回收廢物做成了擋墻、坐凳、垃圾桶,公園處處體現無廢城市理念。”五山公園環境治理項目負責人呂杰見證了公園的變化。
開展“無廢城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2019年4月,徐州從60余個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躋身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也是江蘇省唯一的試點城市。
“無廢城市”并非沒有廢物產生,而是旨在實現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代表了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圍繞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徐州從源頭減量、資源再利用、無害處置入手,創新礦山生態修復、全產業鏈減廢等“六大模式”,工業固廢、秸稈綜合利用率均超95%。
在國內率先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地方立法;制定從源頭、過程到末端的激勵或約束性法規政策;鼓勵專業化機構提供固廢資源化利用、環境污染治理與咨詢服務……目前,徐州已培育相關骨干企業40家。
無廢小區、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無廢超市……徐州市城建重點工程辦公室主任張元嶺說,從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三個方面布局,徐州正在打造“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公眾參與”的多元主體協同治廢格局。(刊于《半月談》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