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中國·大家談》節目,邀請到了一位大家——中醫內科學專家、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2016年度吳階平醫學獎獲獎者,2020年獲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張伯禮院士,他就“中西醫結合”“新冠疫情”等話題進行解讀。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中醫藥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掀起了一股中醫熱。疫情期間,武漢的江夏方艙醫院實現了“三個零”即零轉重、零死亡、零復陽,用實際行動證明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張伯禮介紹當時匯總的多個研究結果證實了中藥具有多靶點綜合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起到了免疫調節的作用,避免了輕癥轉為重癥;同時也抑制了炎性風暴,達到了保護臟器和抑制病毒復制的作用。
張伯禮認為,通過這次疫情,大家對中醫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連花清瘟膠囊,原來只是在國內銷售,現在在20多個國家銷售等等一系列的現象都反映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道路越來越寬,“但是中醫藥走向國際,靠的還是確切的療效,以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不可操之過急。”
談及中西醫結合大勢所趨,張伯禮引用他曾多次說過的話,“中國人民是幸福的,有兩套醫學服務,來保障健康。”張伯禮表示兩種醫學的服務對象都是人,但看病的角度不一樣,各自有獨特的優勢,兩種醫學如何去互相補充,協調發展是關鍵。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醫學,其實中醫藥的理念并不落后, “中醫藥發展了幾千年,到了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我所用,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也是大勢所趨。”同時,張伯禮指出要用循證醫學的理念,創新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方法,推動中醫藥評價方面的進步。
想要真正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真正搞中西醫結合,除了中醫藥人以外,還要有西醫藥以及其他學科的人一起。“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不是中醫藥人自己的,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它發展,不但惠及中國人民,也施惠于世界。”人才是一切發展的關鍵,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關鍵在于中醫思維的培養——用中醫思維去思考病情,辨證論治,因時因地制宜,是中醫的靈魂和精華。
大數據系統、現代化制藥設備等是互聯網、物聯網、精密制造等新興技術在中醫藥里的實際應用。張伯禮認為其用途將非常廣泛,需要深入地去研究,大膽地去使用,推動中醫藥不斷進步。不過他也表示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真正看病人和單純數據分析還是有區別的,互聯網醫療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至于面對互聯網醫療出現的一些問題,張伯禮認為不能因噎廢食,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和保護,至關重要。
最后,談及未來疫情的發展,張伯禮根據病毒性感染的流行周期的歷史經驗和奧密克戎的發展態勢,認為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到了拐點,“大概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整個疫情的形勢會有一個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