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對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未來走向作出新的定調和部署。
作為時代的“寵兒”,國家級新區自帶光環,是區域發展的排頭兵、領頭羊。19個國家級新區絕對算是“稀有物種”,吸引眾多后來者爭奪第20張“入場券”。
你追我趕,競爭激烈,西海岸新區如何扮演好“山東第一區”的角色?如何更好地發揮應有作用,扛牢國之重任?
翻開“中國國家級新區地圖”,19個新區星羅棋布,蔚為壯觀。它們有的“含著金湯匙出生”,有的“天賦異稟”,有的特別“能打”……
國家級新區“新”在哪?
新在使命。國家級新區肩負重大使命,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如,最早設立的浦東新區敢闖敢試,短短三十多年間從“一張白紙”變成“一面旗幟”,引領了發展,鼓舞了一代人。國家級新區中最年輕的雄安新區,著眼千年大計,建設未來之城。
新在內涵。國家級新區意味著新的發展方式,就是要從粗放擴張轉到集約節約,從規模速度轉到質量效益,更加尊重自然綠色,大幅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集約利用率,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模式。
新在政策。國家賦予各新區在一定領域先行先試的權利,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比如,西海岸新區在獲得設立批復時,相關文件中提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機制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新在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是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目前,大部分新區都將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制造、汽車產業等確定為主導產業。如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產業是雄安新區著力打造的創新主鏈條;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綠色低碳新材料、氫能等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成為西海岸新區贏得主動的主戰場。
全國19個新區整體“成績單”顯示,它們依靠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政策紅利和后發優勢逐步呈現,已經成為所在省、市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為代表的部分國家級新區位列我國城區經濟的第一梯隊。
以西海岸新區為例,獲批9年來,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000億元、4000億元臺階,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4691.9億元、對青島經濟增長貢獻度為36.5%,經濟總量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居第三。
19個新區成立時間有早有晚,稟賦各異,發展狀況差別較大,有優勢,有不足,面臨著一些“成長的煩惱”。
國家層面曾發文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區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規劃建設不夠集約節約、主導產業優勢不夠突出、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改革創新和全方位開放不夠深化等問題”。
一些國家級新區仍偏重土地財政和投資拉動,甚至是坐等國家的特惠政策、產業扶持和資金資助,沒有主動用好用足優惠政策,沒能真正探索出一條服務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又兼具地域特色的發展道路。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國家級新區就是要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
怎么做?各地都在摸索。
山東省委常委會日前召開的會議,旨在推動西海岸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會議要求部署概括起來就是“五要”:要主動尋標對標,要加大支持力度,要突出海洋特色,要擴大對外開放,要加強上下聯動。
做好這“五要”關鍵是要——
“心定”。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激發事爭一流的進取心,強化勇于擔當的責任心,上下齊心,一起想、一起干、一起拼。
“眼高”。高站位謀劃,多做前瞻思考、先行規劃和超前布局。當年,浦東管委會機關食堂墻上貼著“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西海岸新區也要站得高,看得遠,看得到未來,要“跳出新區看新區”,思考在全國的定位和角色。“北京第一區”海淀區,GDP總量突破萬億;“廣東第一區”深圳南山區,以8035.9億元的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三。作為“山東第一區”,西海岸新區要拉高標桿,對標一流,提高能級,著力增強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手實”。把高質量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集聚先進制造業、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雁陣形”集群、領軍企業。同時,搶抓制度型開放新機遇,打造我國面向日韓、輻射黃河流域的開放窗口。
西海岸新區,任重道遠,未來可期。
來源:青島宣傳
作者: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