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城街道高石坎村附近發現了煙火,請盡快處理……”9月1日晚8點,在重慶璧山區森林防火監測預警中心,一陣刺耳的火情監測警報聲響起,值班人員立即通過大屏查看預警定位,自動推送報警信息至相關負責人核查火情并處理。經查看,煙火是由于當地村民野外違規用火造成的,不屬于重要林區范圍,護林員及時撲滅了火點,并向其宣傳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規。
從發現火情、核實地點、現場處置,整個流程用時不到9分鐘。其如此快速反應主要得益于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監測預警系統。
近期,重慶高溫天氣連續,氣象預警等級居高不下,森林火災風險不斷增大。璧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3.79%,森林防火工作成為重中之重。為此,璧山區結合轄區森林資源情況,借助5G、大數據、高空云臺雙光譜視頻、煙火識別傳感器、視頻AI算法等技術,迭代升級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實現24小時火情監測、自動報警、坐標定位等,切實做到火情早發現、早處置。
“該系統由48套高空云臺雙光譜視頻監控、263臺地表火探測器組成,能夠將監控設備捕捉到的視頻圖像在后臺實時分解為50余個不同色度和相關特性的圖層并進行高速運算,利用大數據分析與自動甄別技術,識別火災特征,識別率達99.5%以上,能夠把火情發生的具體地點鎖定在100米范圍內,極大地提高了森林防滅火工作效率。”璧山區森林防火監測預警中心負責人華珥榛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明火撲滅后,在腐殖層、石瓦縫、過火樹心等隱蔽處仍然可能存在一些火點,消防系統會對其“嚴防死守”,直至全部熄滅。
當地森林防火的黑科技遠不止于此,衛星監控、無人機監測、智能視頻監控卡口……實現“空、天、地”一體的火情預警監測。在璧山區大路街道青龍湖國家森林公園,華珥榛正在用無人機監測森林火情。伴隨一陣嗡鳴聲,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迅速攀升至百米高空,飛向廣袤森林。
“當林區出現煙點時,無人機既可以快速地捕捉火點的方位,實時監測火情,還可以五分鐘形成一張高空全景圖,更清晰地將現場地形和森林火勢展現出來,為后方指揮中心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華珥榛說道。
而衛星監控在原有的森林防火監控基礎上,每10分鐘對璧山區域及行政邊界以外2公里范圍內的火點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監測到100平方米范圍以上的火情,立即觸發“雙報警”機制,啟動火情“135”快速反應工作機制,使火情發現于未“燃”之時,解決于成災之前。
“截至目前,平臺已核查處置報警工單54071個,核查率100%,極大提升森林火情早發現、早調度、早處置能力。”華珥榛表示。
除了“技防”,“人防”“物防”也持續發力。當地以火源管控為重點,在全區統一設置110余個固定檢查站與50余個臨時卡口。在森林防火關鍵期,每天安排500余名巡護人員開展值守巡護工作,切實將火源阻攔在山下林外;建立345人規模的“一長三員”網格化管護體系,以及2742戶群眾為基礎的聯防體258個,著力構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利用廣播、小喇叭、短信、微信等途徑擴大宣傳面,切實營造濃厚宣傳氛圍。
不僅如此,今年,璧山區大力實施森林防火阻隔系統建設,具體為建設防火道路190余公里、生物防火隔離帶510余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采伐清理200余公里,造林整地、道路施工等后續工作將按計劃有序展開,力爭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完成后,將基本實現全區森林防火阻隔系統全面布局,防止較大以上森林火災發生。
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齊下,璧山區森林“防火網”正在織密織牢。防火做好的同時,滅火自然也不能少了新戰術、新裝備的“加持”。
“在森林高火險期,我們實施應急救援‘三預置’,即預置前方指揮部,預置應急力量,預置物資裝備,確保打早、打小、打了。”璧山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整編區級、行業、鎮街各級應急救援隊,編制偵查、攻堅、支援、保障力量,組建能夠快速反應、迅速達到災情地點的1車5人救援分隊,以及圍繞火線能打多長、水源能供多久等現實問題組建出的無人機分隊,通過以“無人機+水泵”和“以彈滅火+以水滅火”等有機組合,采取“多點突破、分段圍殲、阻殲林火”的戰法攻火頭、打險段,第一時間控制火勢。
針對森林火災發生地域交通不便、地形復雜、滅火隊員行進困難等情況,璧山還配備了城市森林快反救援設備(無人機)、多功能水陸兩棲救援車、全地形車以及背負式水泵、森林消防泵、高壓細水霧水槍、風力滅火機、電割灌機等多種裝備,進一步提高火災撲救效率和重點區域風險防范化解的能力。
“前沿科技”各顯神通,人力物力嚴防死守,真正讓火情無處遁形。下一步,璧山區將持續推進森林防滅火科技信息化建設,以科技賦能森林防火,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火情,第一時間組織撲救,真正實現“打早、打小、打了”,切實筑牢森林防滅火綠色屏障。(尹秀秀 黃啟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