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原碧霞 秦 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部署。
近期,半月談記者跟隨中宣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福建。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省通過改革創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突破生態重點難點領域,昔日的爛潮灘、廢舊礦區、火焰山,變為浪漫海岸線、蝴蝶小鎮、“花果山”,當地人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爛潮灘”變為浪漫海岸線
陽光、海岸、沙灘、沖浪、露營……行走在高顏值的廈門同安灣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隨處可見“親海而游”的市民和游客。
同安灣是廈門最大的城市內灣。過去,這里曾被稱為“爛潮灘”,遠遠望去就是一片烏黑的灘涂地。因海域養殖無序發展,加上村莊生產生活污水直排,濱海雜草叢生、海水黑臭、灘涂淤積。
為扭轉海洋生態惡化趨勢,建設宜居宜業灣區,廈門市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2015年前后,通過養殖清退、灘涂清淤,4萬多名漁民洗腳上岸,灘涂清淤量2億多立方米。”廈門市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局長王和團說。
在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基礎上,廈門市又于2017年啟動濱海生態新城建設,并同步動工建設濱海旅游浪漫線。“在建設中,我們沿海岸修復了數公里長、平均寬度100多米的沙灘;設置了用于保護海洋生態和固沙的丁壩,并在壩外側種植紅樹林,構建生態景觀?!蓖鹾蛨F說。
結合濱海旅游浪漫線建設需求,當地在新城建設中還沿著海岸線,先后建成馬拉松賽道、草坪、球場、環東濱海浴場、藝術海岸廣場、高端酒店等設施。
如今,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已成為廈門旅游新地標。因為旅游業和新城產業發展,原是小漁村的同安區潘涂社區實現產業轉型,村集體收入從10多年前的三四十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上千萬元。
記者手記:《決定》指出,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2016年至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沿海城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175個,累計投入中央財政資金252.58億元,帶動全國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近1680公里、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
生態興則文明興。灘涂地變浪漫地,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改善,也是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的改變。藍天、碧海、金沙灘,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流量擔當。
廢舊礦區化身蝴蝶小鎮
粉色、橘色、綠色、藍色……走進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龍潭鎮的蝴蝶蘭綜合展示中心,百余種顏色各異的蝴蝶蘭正在怒放。
龍潭鎮原是石灰石和煤炭礦區。上世紀90年代,當地有500多家小煤窯,小水泥廠。礦業無序開發,留下的是千瘡百孔的礦山、污水橫流的村莊。
2012年前后,龍潭鎮根據政策要求,關閉大量小煤窯和水泥廠,同時開始大力整治廢棄礦山,修復生態環境。2022年,這里被選入自然資源部首批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并獲得中央補助資金。
半月談記者看到,修復后的礦山被用來種植花卉、水稻等,一間間蝴蝶蘭溫室就建在礦山修復點上,這里已成為集蝴蝶蘭展覽、培育、電商直播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當地已有8個村在產業園共建蝴蝶蘭智能溫室,近2000人因此就業。
自然資源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常務副主任羅明介紹,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對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由政府投入進行治理;對正在開采的礦山,則遵循“誰損毀、誰治理”的原則,由礦山企業履行礦區生態修復義務。
同處龍巖市的上杭縣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多年來積極履行礦區生態修復法定義務,設立了生態修復專項修復資金,“邊開采、邊建設、邊修復”,持續開展尾礦庫、礦渣堆砌地和礦山邊坡治理及生態恢復技術研究。
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還在廢棄礦渣堆砌場上建成紫金山植物園,開發了集研學、科普、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礦山旅游,探索礦區生態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記者手記:《決定》提出,要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正在修訂的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專門增加“礦區生態修復”一章,明確礦區生態修復責任主體、應當遵循的原則、修復方案編制和執行要求、修復經費保障以及相應的罰則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礦區生態修復,這為做好新時代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實施礦區生態修復,昔日的廢水荒山變成綠水青山,曾經污水橫流、灰塵漫天、踩空塌陷區遍布的礦區正變成集運動、教育、人居、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宜居之地。
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生態變好了,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海南鳽,都開始在本地生息繁衍了?!闭勂瘕垘r市長汀縣的生態變化,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告訴半月談記者。
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地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彼時,這里滿山荒蕪,沙化的紅土裸露,山嶺一片赤色,被當地人稱作“火焰山”。據1985年衛星遙感普查,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的31.5%。
“以前在夏季,山上的地表溫度可高達70多攝氏度。雞蛋掉地上都能燙熟。”講起治理前的情況,長汀縣三洲鎮黨委書記湯欽洪說,“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最直觀的寫照。
“當時的地力不足以支撐樹木生長,所以我們探索了‘草灌先行’的模式?!备=ㄊ∷麖d水土保持試驗站副站長林敬蘭介紹,專家團隊根據現實情況沿山坡建成“梯田”,在水平溝上種植合適的植物,攔截地表水流,控制土壤濕度,對山地土壤進行改良。
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從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到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如今的長汀縣,森林覆蓋率接近80%,曾經“火焰山”變成了生機勃勃的“花果山”。長汀縣三洲鎮的豐盈農場內,大片果樹枝繁葉茂。農場負責人沈樹朝介紹,農場種植有楊梅、西瓜、柚子等,一年四季花果飄香。
記者手記:《決定》指出,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2023年12月,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在長汀縣成功簽約。根據水土保持保土保碳、減蝕減排、增綠增匯等碳匯功能核算,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
長汀縣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其對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對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創新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樣本。隨著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不斷健全,生態產品可以直接交易,越來越多的“好風景”將可以直接換成“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