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對煙葉產業依賴度逐年減弱,青壯年煙農逐年流失,煙農隊伍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穩定煙葉產業發展壓力凸顯。
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圍繞解決“在哪種煙、怎么種煙、誰來種煙”的問題,精準把脈、細處著眼,從種植布局優化、機械化作業、科技成果轉化、種植主體培育、專業化社會服務、優化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保證了煙葉種植的穩產提質。
土地有效流轉實現產業規模化經營
目前,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小農戶仍然在鄉村中占據農業經營的主體地位。耕地資源缺乏,土地細碎化、耕地規模過小已嚴重制約了煙葉現代化種植發展。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利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土地“反租倒包”讓土地“小變大、短變長、彎變直”實現了煙葉種植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
郭陽是洛南縣古城鎮的種煙大戶,因為種植煙葉脫貧致富之后,心心念念地想著擴大種植規模。“以前想種地,得從其他村民手里流轉,村民的思想工作不好做,還容易產生糾紛。”
古景煙站站長秦永紅介紹,單家獨戶的流轉方式,存在效率低、集中度不夠的問題。2022年,在煙站和合作社的共同推動下,洛南縣煙區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土地經營權交易平臺為載體,全面推進土地“反租倒包”,按照“先集中、后流轉、再付費”的流程,實行“房產中介式”的土地流轉。
以古城鎮寨子村為例,今年以來村集體經濟以持平于市場的價格從村民手中集中流轉土地1049畝,土地流轉期限均在5年以上。依托煙草行業的土地集中流轉補貼政策,煙農以低于流轉價格40-60元的標準從村集體經濟組織承租土地,開展規模化經營。
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數據顯示,2022年,陜西省集中流轉煙田4萬畝以上,流轉周期普遍5年以上,最長達20年,配套完善煙基建設項目,為集約化生產、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通過土地流轉并配套完善煙基建設項目,高標準推進煙葉集中連片種植。這樣既優化了煙田布局、為機械化作業創造了條件,提高了煙葉生產水平,推動了煙農降本增效,同時也有利于糧食種植和其他經濟作物的規劃發展。”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黃金輝介紹,“我們在景村鎮八一村烤煙產業綜合體分區規劃實施了紅仁核桃、北美冬青、蚯蚓糞有機肥、紅楓苗木、生物質燃料和中藥村種植等產業,以煙為主的同時進行多元產業融合發展。”
土地流轉讓煙區產業綜合體的建設成為了可能。近年來,陜西各地煙草部門與地方政府聯合建設以烤煙千畝村為平臺,探索構建“以煙為主、多業協同”的“煙葉+”產業集群,有效產業融合發展的煙區產業綜合體。
伴隨著產業綜合體的建設,農業勞動力的組織方式“更集中、專業化”。比如漢中、安康、商洛等多個煙區為煙農提供“煙葉托管”服務,利用專業化服務隊伍,將當地閑散勞動力整合起來,經過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之后,向種植主體提供綜合服務或者部分種植環節的服務。
“產業綜合體建設助推農村改革,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把農產品變成商品、田園變成景區,走深走實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從而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寶雞盛大烤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
科技賦能讓產業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過去種煙是真苦!”安康市旬陽市棕溪鎮王院村黨支部書記陳分新回憶過去。“一到開春,不是拉牛耕地,就是進城運肥料,什么都是靠人力!采煙、烤煙才是最累的時候。凌晨四點起床,晚上就沒睡過整夜覺,得不停地起來看看烤房的溫度。稍有不慎煙烤壞了,一年的辛苦白忙活了。煙葉子都是用汗水磨出來的。”
脫貧攻堅以來,高山深溝中修通了村組公路,架設了高壓電,完成了引水工程,新建了小學校舍,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今天的鄉村振興樣板村。
說起現在種煙,陳分新十分感慨,“現在除了采摘,育苗、移栽、烘烤等環節都幾乎不用人工了,一邊在煙地里采煙一邊在手機上觀察烤煙,再也不用半夜爬起來看溫度了。”
安康煙草按照“兩頭工場化、中間專業化、全程機械化”的路子,充分調動煙農積極性,把一家一戶解決不了、解決不好、解決起來成本高的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環節“統”起來,實現“種植在戶、服務在社、提高效率”。
“苗好一半收”。陜西各煙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開展“漂浮”“濕潤”等集約化育苗方式,育出來的煙苗大小整體一致,根系發達,移栽后生長快、病蟲害發生率低。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全部實行專人負責、專班指導、專業操作、專項督辦,為煙農提供優質壯苗。
安康煙草開發的“煙技通”手機App平臺,對生產環節中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煙葉烘烤、病蟲防治等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對生產管理合同簽訂、物資管理、技術員簽到、簽退、地圖軌跡、工作日志、公告發布實施痕跡化管理,讓煙農真正實現“一部手機種好煙”。
而在商洛洛南煙區,從煙葉產、收、調、技術服務、物資供應全過程已經實現了“互聯網+”煙葉生產經營信息化管控體系。
種煙大戶李永平說,現在交售煙葉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趕個大早排隊,像趕集一樣人山人海。現在只用提前在手機上預約,到預約時間過來交售煙葉,預檢登記、驗級、過磅、入庫,就像到銀行辦業務一樣,很方便。
黃金輝介紹,煙農信息都已經錄入系統里面,煙農刷身份證,系統隨機安排分級小組和收購線,從根本上杜絕了人為干預的“人情煙、后門煙”現象,實現了公正公平收購。
“近年來,陜西煙草專賣局(公司)已著手探索‘智慧煙田’實現途徑,通過智能監測設備及監測系統,開展降雨量、風速、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空氣溫濕度等煙葉生長環境的遠程監測,試點開展了無人機植保,運用物聯網技術探索開展煙葉遠程智能化烘烤,建設智能化收購、智能倉儲項目,全面提升煙葉生產經營信息化、數字化水平。”陜西煙草公司煙葉管理處負責人雷學鋒介紹。
種植主體培育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土地集中成片了,宜機化程度提高了,規模化經營讓煙葉產業效益與日俱增,一些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年輕人加入到了煙葉種植隊伍當中。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又回村里種地,更沒有想到種煙讓我變富起來。”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四皓街道柳樹洼村的煙農王飛,2008年辭工返鄉,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接管家里的煙田,一邊種煙一邊學,從品種到施肥起壟、適時移栽、大田科管、結構優化、采收烘烤、初分保管,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認真鉆研。
他及時向技術員和專家請教,適時施肥、噴藥,保障煙株的健壯成長;他善于學習,借助手機、電腦搜索學習先進的種植管理經驗;他自行摸索的煙株“高培土”“大蒜套種”技術,有效解決了煙株多病、多蟲、根黑腐等問題,在煙區受到了廣泛推廣。
從最初的18畝,到30、60、80畝,再到如今的100畝,逐漸掌握種植技術的王飛穩定擴大種植規模,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在王飛的影響和帶動下,柳樹洼村8名“80后”“90后”青年陸續返鄉種煙。在洛南縣,返鄉青年已經成為了煙葉種植的新生力量。
“加速培育懂技術、有文化、善管理、會經營、守誠信的新型職業煙農是穩定和促進現代煙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商洛市煙葉高級農藝師穆耀輝表示。
商洛市煙草公司強化煙農戶籍管理,結合煙農年齡、文化水平、對煙草的忠誠度篩選出合適煙農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
洛南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股股長姜亞歷介紹,洛南煙草建立了“金葉科技小院專家咨詢室”,定期邀請專家團隊過來進行現場培訓授課。日常收集的煙農反饋的各種問題,通過網絡視頻在線聯系,由專家進行線上指導。煙葉大田生產的關鍵環節,由專家進行現場實踐操作指導。
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數據顯示,2022年陜西省共計8415戶煙農,其中職業煙農4412戶,較“十三五”末增長1.75倍;種植面積25-50畝核心戶2991戶,5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1001戶,兩類主體種植面積占比達67.2%,已成為陜西省煙葉生產的主力軍。
穆耀輝建議,下一步煙農培訓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通過手機、互聯網等多種方式開展;結合現場指導、技術培訓,在田間地頭用煙農最能聽懂的語言進行培訓;根據煙葉淡旺季組織開展競賽式培訓,調動煙農學技術的積極性。未來,還希望帶領更多煙農走出去,走進學校課堂,聯合高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
據了解,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多個煙區開展“陜西煙草職業煙農內訓體系構建與結果應用”項目研究。各個煙區依托本地高校,積極合作成立新型職業煙農培育基地,建立師資隊伍,加快推動職業煙農培育。
(中經社陜西經濟研究中心 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