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大染缸”的水清了——太湖南岸吳興砂洗印花行業轉型記
新華社杭州8月13日電(記者黃筱)整齊明亮的標準廠房,綠樹成蔭的園區道路,溫馨舒適的工人宿舍,毗鄰而建的配套污水處理廠……在湖州吳興砂洗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許敏,沒想到砂洗工廠有一天能如眼前這般的“高大上”,終還河流一片清澈。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湖州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展示處理前后水質對比(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原先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一家砂洗廠陳舊的污水處理設備(2015年9月攝,新華社發)。下圖為: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湖州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巡視污水處理情況(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湖州吳興是全國最大的童裝產銷基地,過去村鎮周邊遍布砂洗廠和印花廠,而且多為家庭作坊,車間雜亂,砂洗廢水產生量大。
統計顯示,2014年吳興有印花企業1100余家、砂洗企業19家,不僅是當地河道和太湖流域水環境的重點污染源,更成為全區生態建設的短板。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甲任砂洗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處理一條牛仔褲(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甲任砂洗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對砂洗服裝進行脫水(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以“治水”倒逼轉型升級,2014年初吳興區童裝產業轉型升級戰打響,一個用地面積234畝、總投資近10億元的高標準砂洗印花城開始規劃建設,關停、整治周邊砂洗、印花戶600余家。
目前有19家砂洗廠和318家印花企業搬遷入園,園區通過落后設備更新換代、規范生產管理、降低能耗水耗等組合拳,實現水、電、氣等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在經濟、生態、社會等方面產生綜合效益。
許敏的湖州甲任砂洗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首批入園的企業,2335平方米的廠房功能分區被規劃得井井有條,“不像以前廠房都是黑乎乎、臟兮兮的,現在清洗、噴漆、磨白、烘干、打包都在不同的區域。”
許敏介紹,過去燒柴油鍋爐,空氣污染嚴重還有安全隱患,現在園區里鋪設了天然氣管道,改氣后成本降了約三分之一,水和蒸汽的費用一天能省2000元左右,排出的污水量降低10%,更重要的是園區有“一站式”污水處理廠,解決了企業老板們的環保后顧之憂。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原先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一家砂洗廠昏暗簡陋的廠房(2015年9月攝,新華社發)。下圖為:在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甲任砂洗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服裝砂洗(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砂洗印花城園區,湖州愛花印花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廠房內處理印花布料(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砂洗印花城園區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負責人鄭卓峰介紹,砂洗印花企業向園區集聚后污水集中處理,每年可減排污水100萬噸,減少COD排放量180噸,極大減少進入河網水體的污染物,周邊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園區廠房的一樓主要是砂洗廠,二樓以上則是印花廠的集中地。“80后”湖南小伙子侯帥的愛花印花公司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文創設計企業,精致復古的裝修風格,門口觀賞水池里幾只烏龜愜意悠游。
一墻之隔的生產車間占地2500平方米,分隔成兩部分,其中約九成面積采用傳統手工印花工藝,余下的空間則擺放著一臺大型數碼印花機,工作起來幾乎沒有噪音。
“別看只占整個車間的十分之一面積,但數碼工藝的產能可不比傳統工藝低。”侯帥說,整個打印過程無須沖洗,基本沒有多余的污染物殘留,可實現高精度的復雜印花,用工數量減少約50%,場地占用面積降低60%。
侯帥說,環境問題“逼”著他們轉型升級,動力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重視生態環保的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