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經過數天的激烈角逐和專家評審后,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團隊名單正式揭曉,一共有4支戰隊脫穎而出,分別為喜柿Hamato、番茄快長TomaGrow、農圣大腦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團隊。
據了解,“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由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聯合拼多多共同主辦,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此次大賽評委及科學顧問團隊的陣容也堪稱豪華,評委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擔任組長,并匯聚了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國糧農組織、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國內外數字農業領域的諸多頂級專家。
▲9月17日,“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初賽如期啟動,匯聚了全球15支團隊超過120名青年科學家。(柯步 攝)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參賽隊伍更加年輕化,數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報名參賽,最終有15支團隊超過120名青年科學家進入初賽。其中,大部分參賽隊伍的隊員為90后、95后,甚至不乏00后的身影,年輕一代的農研工作者開始嶄露頭角。
在此次大賽上,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Carlos Watson)表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為全球青年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平臺。“通過應用創新技術,為農民探索出一套基于實踐、降本增效的技術模型和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農業轉型。”
90后農研人奔赴田間地頭
在去年的首屆農研大賽上,來自全球農業數字化領域的青年才俊,共同探索了如何利用技術提高草莓的產量。今年的賽事依然注重科技實踐,倡導把科研技術從研究所移植到田間地頭。
為期兩天的線上路演中,全球15支團隊集中展示了“科技種番茄”的多種技術方案。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評審團對參賽團隊進行打分,考核包括團隊背景、落地可行性、技術推廣性、方案前瞻性、答辯思路等多個維度。
▲今年的賽事依然聚焦科技實踐,4支決賽隊伍將奔赴云南農研基地,探索“AI種番茄”。
“看到許多有著不同背景的青年才俊通過參加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來展現實力,我們感到非常鼓舞。”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評審組成員李道亮說道,“我們希望把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打造成一個重要的平臺,讓這個行業的每個人都能齊心協力,共同引領農業現代化。”
荷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武田富(Wouter Verhey)表示,“大賽聚焦于智慧和可持續農業方面的創新,將激發農業領域的創新,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最終,根據統計后的成績,喜柿Hamato、番茄快長TomaGrow、農圣大腦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 4支隊伍進入決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圍決賽的4支團隊,90后、95后成員占比約80%,年輕一代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已經成為大賽的主力軍。
本次大賽中,全球15支戰隊競爭激烈,喜柿Hamato最后憑借綜合成績榮獲初賽第一名。據了解,喜柿Hamato主要由來自浙江大學的學者牽頭組成,擁有新型植物傳感器、人工智能算法、農業物聯網、作物生長調控、環控技術等眾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200多篇等行業頂尖的SCI論文和72項國家專利的支撐。
番茄快長TomaGrow則是一支年輕的跨學科團隊,由北京極星農業牽頭,以及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產學研”一體化團隊,團隊不僅擁有植物科學、數據科學和算法知識領域的前沿專家,并且具備豐富的番茄栽培經驗和優秀的商業化能力。
農圣大腦Horti-AI是一支具有科研背景的團隊,成員來自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江蘇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院校。團隊成員具有控制系統、人工智能、番茄種植農學多方面專業配置。
智茄CyberTomato是一支中國農業大學牽頭的多元化背景團隊,理念是“科技興農”。團隊由中國農業大學的副教授牽頭,成員包括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生、種植企業的研發人員和互聯網公司工程師等。
推動農業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
初賽結束后,進入決賽的4支隊伍將在近期奔赴位于云南的“多多農研基地”,進行為期6個月的番茄種植決賽,并在番茄的產量、品質、環境影響,以及算法策略、商業可行性上展開全面比拼。
喜柿Hamato表示,他們會采用一種創新性高效番茄種植方案,利用溫室傳感器和植物傳感器實時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態,并有效運用補光技術促進番茄生長發育,最終實現“中國化、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優質和低成本”的目標。
據TomaGrow團隊透露,他們會將多年來的種植經驗設置為“規則”,高產量、高品質作為“勝利條件”,高能耗作為“懲罰”。通過AI增強學習,尋找番茄在達到“勝利”的過程中,所能采取的最優路徑。同時,團隊強調“綠色農業”,會在比賽過程中精確水肥管理,提升能源利用率并減少污水排放。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多多農研基地 (彭來 攝)
這也是“多多農研基地”迎來的第二批農業科研團隊。去年,全球青年科學家們利用作物生長模型、卷積算法等AI技術,成功在農研基地培育出“科技草莓”。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技術將草莓產量提升了196.32%,且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方式75.51%。此外,有兩支決賽優勝的參賽隊伍開始探索商業化運營,將科研成功應用在更廣袤的田間地頭。
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農業傳感器、農業模型和核心算法、智能農機裝備等核心關鍵技術,還需要堅持創新和突破。拼多多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農業科技領域的投入。此前不久,拼多多宣布投入100億元正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并由董事長兼CEO陳磊擔任一號位。
據拼多多高級副總裁朱建翀介紹,“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致力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以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進一步有動力和獲得感為目標。其中,“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即是“百億農研”專項今年落地的重點項目之一。
“當前,我國的勞動力人口以及農業研發型人才都存在很大缺口。”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道亮透露,在我國從事農業勞動的一線勞動力普遍年齡在55歲至60歲之間,80后農民占比不足5%,推動農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一個急迫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審組組長趙春江表示,在去年的農研大賽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了諸多青年農業科學家們扎根在田間地頭,從算法、生產模型、種植實踐等角度,進行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與嘗試,形成一批實用性強的技術方案。
“我們應把握時代機遇,堅持科技自主自強,圍繞智慧農業所涉及的核心關鍵技術,下力氣攻關,努力實現自主可控,提高國產核心技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趙院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