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和政治任務。2017年,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對口幫扶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3年多來,濟南市市中區始終堅持“龍山所需、市中所能”的原則,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億余元,在產業支持、人才支援、企業引進、勞務協作等方面精準施策。同時,一支由6名市中區音樂教師組成的“姊妹花”隊伍遠赴龍山縣進行支教,彌補山區音樂教學的短板,讓藝術之花在土家族苗族聚居之地生根、發芽、盛開、絢爛。
一個個理念,一項項創新,一次次堅守……濟南市市中區用堅韌的腳步,執著的精神和傾心的投入,讓資源不斷向龍山匯聚、力量不斷往龍山傾斜,一以貫之對口扶持龍山,書寫出精準扶貧的“市中答卷”。
水沙坪大棚蔬菜種植基地
精準施策 真抓實干同心共筑小康夢
龍山縣與市中區,雖然遠隔千里,彼此間的聯系卻愈加緊密。2019年,兩地黨政主要負責人互訪4次,濟南市市中區人員到龍山調研對接達214人次,召開8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雙方互派掛職干部13名、專技人才144名,在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直指難點、把脈開方;在訪貧問苦的考察中,噓寒問暖、殷切關懷,細算民生賬。
從基礎設施到民生項目,再到產業扶貧,市中區的對口扶貧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有針對性。2019年,市中區重點聚焦特色高效農業、扶貧車間、易地搬遷后續產業幫扶等方面,加大農業產業、文化旅游、企業引進等多方面合作,投入幫扶資金4852萬元,精準對接實施了扶貧協作項目11個,完成百合、中藥材等特色產品對口銷售額2327.23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2602人,為助推龍山縣順利脫貧摘帽發揮重要作用。
掛職龍山縣委常委、副縣長蘇學強檢查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
情深誼厚 “姊妹花”支教隊伍點亮貧困的角落
“如果不是支教,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來到這片土地,甚至聽到龍山這個地名都會感到陌生,而如今,我們‘姊妹花’藝術支教小分隊和這片土地緊緊相連。”回想起在龍山支教的時光,濟南市市中區少年宮主任、音樂教研員隋巖忍不住濕了眼眶。
扶貧必扶智,教育當先行。教育扶貧是最直接的精準扶貧。基于此,濟南市市中區教體局派出6名音樂教師組成“姊妹花”藝術支教小分隊,成員分別是市中區少年宮主任、音樂教研員隋巖,六十八中教師趙璇,育賢小學教師曹維英,南上山街小學教師逯娟,勝利大街小學教師張雪瑩,實驗初中教師翟羽佳。其中,趙璇已經55歲,而年齡最小的翟羽佳則是出生于1995年的“90后”。
隋巖說,由于各種原因,山里的孩子們很少有音樂課,各種音樂類的教學設施也很少,盡管沒有樂器,但老師們在學校還沒有建成的操場上,用壘起的土坯臺子做舞臺,給孩子們唱了一首又一首好聽的歌曲,《蘆花》《我愛你中國》《沂蒙山小調》,“雖然舞臺簡陋,但卻是我們這輩子最動情的一場音樂會。”在石堤村、靛房鎮中心小學等,走到哪兒,老師們就把歌聲帶到哪兒。
精準聚焦 補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
“紅星閃閃綻放光彩,紅軍精神把心靈照亮,雪華山下書聲朗朗……”去年暑假期間,龍山縣茨巖塘小學第一次響起了屬于自己的校歌,這首校歌由來自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的學子們錄唱,張雪瑩作為市中區前往龍山支教的“姊妹花”之一,專門譜寫了這首校歌。
“桃李滿天下,清輝布四方,學識浩如海,師恩自難忘……”在支教的日子里,曹維英在教學之余,用發現美的眼睛感受著大山的美,寫下了一首首詩歌,并創作了組詩《教師的詠嘆調——向著八點鐘的太陽》,送給兩地的老師。
龍山縣藝術教學缺乏、藝術教學理念滯后、藝術基礎設施緊缺,派遣更多優秀教師以文化人,才能有效消除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當地文化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除了走進大山里的學校為孩子們送上音樂盛宴,“姊妹花”的老師們還為當地音樂教師準備了課程“大餐”,給全縣音樂老師帶去音樂示范課和講座,老師們得到消息后提前一天從各個鄉鎮連夜趕來,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好的音樂課堂效果和課堂示范讓當地老師在結束兩天的學習后欣喜異常,紛紛要求加微信,結對子幫扶。
“老師們詼諧地說:‘我們就賴上你們了,做我們的師長,帶著我們成長,讓山村的孩子得到一樣的藝術教育。以前,我們不知道方向,現在好了,解決問題的人來了,可把你們盼來了。’”隋巖告訴記者,老師們的話語非常樸實,這也讓她們不得不把“壓箱底”的看家本領都拿了出來,“因為有種叫使命感的東西讓我們覺得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對得起他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