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豆角燉肉、一個清炒南瓜,這是斯琴格日樂和女兒為一家子人做的午餐。即使生活條件比起以前有大大的改善,斯琴格日樂也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習慣。在她眼里,幾個最簡單的菜,也比以往更加好吃,因為鐵鍋土灶換成了現代化的家電,油煙機、智能灶、微波爐、消毒柜應有盡有。不僅廚房如此,從地板到天花板、從客廳到臥室,斯琴格日樂的家早已煥然一新。
2016年,通過危房改造政策扶持,原本居住在風雨飄搖之中的斯琴格日樂一家如愿搬進了新房,享受著現代化的裝修和家電帶來的便利生活。而如今,家庭中又加入了幾位新成員——五頭牛。這五頭茁壯的牛很是爭氣,幫助斯琴格日樂家順利脫貧。就這樣,一座現代化的房屋,一家人齊聚一堂,斯琴格日樂一家在珠日河牧場呼和塔拉分場過著平靜而充實的日子。
珠日河牧場呼和塔拉分場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距離通遼市90公里。在市民眼中,珠日河牧場是風景秀麗、山好水好的“草原氧吧”,但曾經在世居于此的村民眼中,這里只是個地貧人窮的小村莊。該場在2014年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村,全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分場經濟以傳統農牧業生產為主,增收渠道狹窄,六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的不斷深入、幫扶政策的逐漸完善,分場在國網蒙東電力檢修公司的包聯幫扶下,通過精準施策、黨建引領、結對幫扶的方式,走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黨支部+信用社+貧困戶” 精準施策促脫貧
當國網蒙東電力扶貧調研組走進呼和塔拉分場時,草原的風正輕柔地吹拂,5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永祥正在給自家的牛割草,牛棚內的幾只牛偶爾甩一甩尾巴,抬眼看看天,耳朵上的保險編碼牌在陽光下閃著亮光,偶爾還發出幾聲舒服的叫聲。
前些年,由于兒女都在上學,雙倍的學費開支讓本就不富裕的陳永祥一家雪上加霜,日子過的緊巴巴的。現如今,在扶貧干部幫助下,他找到了合適的脫貧門路。
據來自國網蒙東檢修公司的駐村第一書記任璽介紹,呼和塔拉分場草場資源豐富,大力發展養殖業是保障致富的金點子。而為了助力決勝脫貧攻堅之戰,呼和塔拉分場因地制宜,由黨支部牽頭,在信用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無息貸款。這一筆貸款將被用于購買基礎母牛,基礎母牛繁殖,次年幼崽長大,每頭牛能賣到1萬多元的好價錢。同時,為了在養殖過程中降低風險,有效降低農民經濟損失,增強農民發展養殖業的信心。黨支部還為貧困戶們聯系了保險公司,如果投保牲畜在養殖過程中死亡,即可獲得全額賠償,這就意味著從一頭牛的購買到最終賣出,村民們只需要交80元,其余的都有國家替他們買單,以最大限度降低貧困戶的養殖風險,為貧困戶脫貧攻堅助力。
陳永祥便是政策之下受益的貧困戶之一,他說:“我家里有6頭牛、30多只雞,現在每天就是出門給牛割半天草,農忙時給地澆澆水,再在自家院子里種點菜,一年的養殖收入加上各類補助,去年一年下來純收入達到4萬2千元,這日子啊是越過越好了。”
說起自家的庭院,陳永祥的愛人孟令霞也是忍不住笑意,活了大半輩子,只知道田里可以種菜,沒想到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看準了村民家里用來堆放雜物的院子,開始發展“庭院經濟”,幫助貧困戶改造庭院,村民們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種一些蔬菜,豆角、西紅柿、辣椒、大蔥。無息貸款買來的種子,經過精心的伺候長出鮮嫩欲滴的蔬菜,不僅能滿足自己家的日常吃食,富余的還能拿到市場上去賣,給自己的小家增加一些收入。而僅僅花費村民們一些閑暇的精力的蔬菜,為呼和塔拉分場村民們實現了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的卓越成果。
黨建引領 量身定做助力精準脫貧
在珠日河牧場呼和塔拉分場黨建會議室,一場黨支部會議正在進行。為了把人民的期待變成行動,帶領村民們切實脫貧致富,呼和塔拉分場的黨支部成員們堅定信念,為呼和塔拉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努力。
通過合力召開會議和反復討論協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圍繞脫貧目標,對危房改造、產業幫扶、教育幫扶、民生幫扶等任務項目進行立項分解,反復研討。按照“領導聯村、干部幫戶、網格管理、時限倒逼、獎懲掛鉤”的原則,建立工作責任機制,推行項目任務責任清單管理,每周一安排、每旬一小結、每月“回頭看”。在呼和塔拉的脫貧攻堅戰中,黨支部成員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形成了合力攻堅的領導責任體系。
會議的召開為扶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任璽對我們說,每家貧困戶,各有各的資源和“短板”,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扶貧干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找準問題、找準出路。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黨支部整合黨建力量、集中優勢兵力,嚴格落實一戶一檔制度,出重拳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走進脫貧戶王青龍家里,他小心翼翼地把抽屜里妥善安放的扶貧手冊找出來給工作人員核實,墻上的“明白卡”簡潔明了的記錄著王青龍的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收入信息、“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家庭享受幫扶措施等詳細情況。
“知道你們經常會來核實信息,我把扶貧手冊都放在最好拿的地方,方便你們確定信息。”扶貧手冊的內頁由于經常有工作人員核對翻閱,邊緣已經微微卷起,王青龍說,這本小小的冊子是他脫貧的寶典,每個月工作人員都會上門核查,幫助王青龍不錯過每一項國家的優惠政策,讓像他這樣的貧困戶從心底到錢包里,都有了鼓鼓囊囊的底氣。
扶貧手冊記錄翔實,然而黨支部依舊堅持每月上門拜訪,核查政策落實情況,“再回頭”確定扶貧信息、確保政策落實。一戶一檔制度就這樣在黨支部成員的每一次走訪和調研中不斷完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黨支部克服萬難,把每一本貧困戶的經都讀懂、讀透,因地制宜為貧困戶們制定幫扶計劃,實現呼和塔拉全民脫貧。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在脫貧攻堅戰下,扶貧、扶志、扶智一個都不能少,一臺電腦,幾個板凳,脫貧攻堅工作隊的駐地空間并不是很大,村民們卻都爭相趕來聽課。早在一個月前,呼和塔拉黨支部就開展了網絡培訓,給村民們提供學習的途徑,家里有電腦的在家里看,沒有電腦的,寧愿走上一段長長的路,也要及時在工作隊的駐地好好學習。用村民們的話來說,“現在走幾步,就是為以后致富鋪路呢!” 。
同時為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和增收,在分場脫貧的基礎上實現致富,扶貧工作隊以農村需要、市場需求及實現就業為導向,實地開展入戶培訓,定期組織網課培訓幫助其掌握致富門路和技術。從科學種地到養牛妙招,從育兒秘方到電工培訓,一門門課程的開設廣泛受到村民的歡迎,在學習中幫助貧困戶們實現了脫貧。?
黨員+貧困戶 結對幫扶認“窮親”?
“因病和因學,是村子里出現貧困人口的主要原因,分別占到4成和2成以上。”呼和塔拉分場場長色音白拉說,目前村里依靠產業扶持全覆蓋,2019年已實現整村脫貧。但黨支部經過入戶走訪調研,掌握每戶人員身體健康及種養殖情況后發現,還需重點防治因病、因災返貧的風險。
呼和塔拉分場決定引入社會力量,聯手鞏固扶貧成果。通過努力,該分場38戶“正常脫貧戶”與政府單位、市直單位及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黨員同志“結對認親”。呼和塔拉分場黨支部書記額爾敦白乙拉說:“有了各單位的一對一精準幫扶,這些正常脫貧戶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在村頭,任璽正在給楮素芬講著體檢的好處,大娘握著手里任璽遞過來的體檢卡,還有些不好意思:“幸虧去年你們上門給我們宣傳醫保政策,可是給我們家省了一大筆錢啊。”
在農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慢性病,曾經吃過藥,只不過吃一段時間發現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就把藥物停了,楮素芬和老伴張寶華就是其中之一。楮素芬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老伴張寶華長期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長期靠著吃藥維系,但是兩人一年藥費加起來就要4000元,吃不起藥成為了楮素芬一家面臨的現實難題。
?“以前嫌看病貴,舍不得吃藥,現在在健康幫扶政策的幫助下,我們一家辦理了家庭醫生簽約看病送藥服務,吃藥不花錢了,新農合參保每年也減免了100元參保費,我的病情得到明顯好轉,還把名額分給我讓我去免費體檢,真是感謝政府和黨支部的幫助。”
據了解,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任璽從通遼市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為貧困戶申請到了免費體檢卡40張,總價值1萬5千多元。通過精準發放體檢卡,為解決貧困戶“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貢獻了實際力量。
暑期接近尾聲,開學季亦是“助學季”,來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安樹杰家中,孩子正在和家人在玉米地里干活。安樹杰是今年村里的新大學生之一,考上了內蒙古商貿學院。從考上大學起,小杰一家就在為學費發愁,他的學費也一直是家里最大的負擔。“母親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姐姐在家里照看母親,家里的唯一勞動力就是父親,由于家里的收入有限,父母經常為我的的學費發愁。”小杰說,“一家人省吃儉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希望我大學畢業后能有好的發展,現在學費問題是我們家最大的困難。”
經過黨支部的入戶摸底核實,為了防止安樹杰家因學返貧,幫助安樹杰順利完成學業,駐村工作隊前往安樹杰家宣貫國家資助和教育扶貧政策,幫助安樹杰整理辦理教育扶貧助學資金申請材料。審批通過后,安樹杰每年都能拿到1萬塊錢的國家幫扶資金,有效防止了脫貧家庭因學返貧的問題。
任璽說:“為了最大限度的鞏固脫貧成果,我們秉持著脫貧不脫政策的原則,加大對脫貧‘不穩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力度,一旦發現因病、因災返貧的苗頭,就及時介入幫扶,確保脫貧成果‘不打折’。”(郝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