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物資有保障,戰“疫”有力量。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開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水、電、燃氣、通信不停,醫用和生活物資供應不斷,糧食、能源等重點行業有序運轉,基本民生得以有效保障。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大藥品、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力度,更好保障防疫大局,確保實現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千方百計加大醫療、防疫物資供給
臨近春節,返鄉人員增多,農村地區就醫用藥保障問題牽動人心。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推動為農村地區每個村衛生室免費配備2臺指夾式血氧儀,為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1臺制氧機。截至目前,117萬個血氧儀已全部發放到位。
1月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強化服務和保障成為實施重點。
面對醫療物資供給壓力,我國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千方百計推動企業迅速穩產達產、擴能擴產,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同時在配置和發放上向農村和基層社區傾斜,優先保障醫療機構、養老院等重點場所藥品供應。
兩類重點解熱鎮痛藥日產量已達1.9億片,抗原檢測試劑日產能已擴到1.1億人份,N95口罩日產能超過1.9億只,指夾式脈搏血氧儀日產量由12月初的11.5萬部提升至25萬部以上……一盒盒藥品、一臺臺設備,被加急運往基層一線衛生部門,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撐。
抗疫戰場上,醫療物資如“武器”“彈藥”,是保障的關鍵。
2020年初疫情發生后,醫療物資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又恰逢春節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專門成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由工信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幾個部門參加。
對各類物資進行統一調度指揮;每日對接匯總需求,精準安排生產保供工作;對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派出駐廠特派員,幫助解決生產設備、原材料、運輸等問題;組織企業對物資進行臨時收儲……各部門協調配合、多措并舉,迅速扭轉醫療物資緊缺的不利局面。
筑牢醫療物資保障線,就是守護人民群眾生命線。
擴大負壓救護車、呼吸機、醫用防護服等物資生產;加速重點醫療物資生產應急審評審批,批準12個治療藥物上市或增加適應癥,批準檢測試劑128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新冠疫苗生產線,產量超55億劑……三年來,我國全力提高醫療物資生產和供給,不斷充實抗疫“彈藥庫”,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瞄準當前基層衛生防疫存在的薄弱環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我們建立了監測和調度機制,目前看,鄉鎮衛生院藥品配備緊張的情況得到很大程度緩解。正在研究加強基層衛生機構小分子抗病毒藥物配備,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療救治能力。”
著力推進交通物流保通保暢
抗疫保供,交通物流是關鍵一環。
不久前,菜鳥直送開通醫療生活物資配送專線,“綠紙箱”裝的藥品和裹著“黃膠帶”的防疫物資包裹,均實行優先配送。
“我們正在督促指導郵政快遞企業對醫療物資郵件快件進行特殊標記、重點保障以及優先投遞。同時指導各地郵政管理部門對醫療物資郵件快件申訴優先辦理、快速處置?!眹亦]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說。
交通物流是社會“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供應、一頭連著防疫保障。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從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要求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到嚴禁在高速公路主線和服務區設置防疫檢測點,再到嚴禁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三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克服疫情影響,逐個解決突出問題,打通交通“大動脈”,全力保障群眾生活醫療物資供應、產業鏈供應鏈“不掉線”。
加強物流末端服務,構建以街道為塊、以社區為支點的投放網絡;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確保農資進村入戶,不誤農時;開啟“夜派”模式,跨地區調派快遞員支援……我國持續打通物流堵點、暢通循環,確保物資第一時間送達。
2022年12月8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新十條”公布次日,交通運輸部就印發通知,提出落實公路及航道、船閘防疫檢查點“應撤盡撤”。
12月30日,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暢通郵政快遞服務保障民生物資運輸的通知公布,要求全力打通郵政快遞堵點卡點,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交通運輸行業相關運行指標持續向好。2023年1月15日,國家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456萬輛;民航保障航班14069班,環比增長1.3%;郵政快遞投遞量約3.27億件。
“主動脈”和“微循環”進一步暢通,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后盾。
進一步強化保供穩價和基本民生保障
遼寧省沈陽新民市興隆堡鎮,十月稻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內外,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排起了長隊。
“受成本推動,去年糧價出現上漲,但豐收年景,讓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公司副總經理趙淑娟說,目前訂單不斷,正開足馬力生產。
民生穩,民心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地一邊做好精準防疫,一邊統籌做好民生保障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迎戰疫情,后勤保障也是戰斗力。
“要強化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組織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要統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和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
三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部署民生保障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及時推出一系列惠民舉措,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大局,有效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保民生商品,全力以赴保供穩價——
推動農業生產有序開展,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及時開展儲備調節,緩解生豬價格大幅波動;以煤炭為“錨”,綜合施策穩能源價格;加強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維護,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
2022年,在全球通脹壓力高企的背景下,我國物價水平保持總體穩定。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大幅低于美國、歐元區、英國等發達經濟體和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的漲幅。
保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家庭及時納入低保范圍,及時足額發放低保、救助、失業補助等資金;多次完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2020年以來累計發放物價補貼約37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7.3億人次;強化對因疫因災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
“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們不會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財政部部長劉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