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李云平、侯維軼
數九寒冬,河套平原白雪皚皚。梨花園、人工湖、迷你牧場……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干召廟鎮民主村,這個坐落于河套平原的小村落里,各色景點讓人應接不暇。“村里建設的景點多,為了方便進村的游客找路,我們在主要路口都放上了指路牌。”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介紹說。
走在民主村平坦的道路上,記者發現,路兩旁、房前屋后都栽滿了樹。“我們村樹比較多,等到了夏天,就是綠樹叢中找房屋了。”村民張娟告訴記者。
游客正在民主村游玩。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張三明說,20世紀60年代,那時民主村被大片沙地包圍著,樹木稀少,村民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影響。“一刮風,屋里都是沙子,人身上也都沾滿了沙子。”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了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民主村村民開始植樹造林。一開始種沙蒿、沙柳固沙,隨后再種楊樹,后來梨樹、沙果樹等果樹也能種活了,村民們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努力讓綠進沙退,當地的生態環境也連年向好。
生態環境變好了,如何利用民主村這片“綠水青山”轉化為讓村民致富的“金山銀山”,成為擺在村黨支部面前的問題。從2018年開始,村里帶領村民們擴展果樹種植的品種,試種杏樹、李子樹等20多種果樹。同時,村里還組織種樹大戶前往陜西學習果樹種植技術,在擴大造林面積的同時,提高果樹產量,幫助村民增收。
村民張有明在村里的帶動下種植了20畝果樹。“每年這些果樹結果后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采摘,還有一部分水果會打包后整箱售賣。”張有明說,每年他種果樹的收入就能超過10萬元。
這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干召廟鎮民主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民主村毗鄰城區,綠樹成蔭的優美環境,吸引了大量游客進村游覽觀光,因此村里也抓住時機紅紅火火地搞起了鄉村旅游。
每年4月下旬,民主村的梨花園都會迎來“萬樹甜雪”的浪漫季節,雪白的梨花俏立枝頭,柔美的花瓣隨風搖曳,引得游客們紛紛進村踏春賞花。“為了帶動鄉村振興,我們充分利用梨果產業資源優勢,發展賞花經濟,策劃舉辦梨花節,邀請游客賞梨花、嘗美食、品民俗,游客最多時一天能有約3萬人進村賞花。”張三明介紹說,梨花節期間還會舉辦文化展演等活動,吸引更多游客進村游玩。
隨著大量游客的到來,村里不少村民利用自家庭院開辦民宿、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
“我這里有四間餐室,外面的大院還能供游客燒烤,每到梨花節時,餐室都是提前幾周就預訂出去,生意特別好。”村民張庭智從2017年開始經營農家樂,每年經營收入能達到5萬元。“現在來村里玩的游客這么多,我還準備經營草莓采摘,多干一點,收入就會更多。”張庭智說。
“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我們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最美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2023年,我們村人均純收入比2015年增長了一倍,達到26500元,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未來,我們還要繼續保護好民主村的‘綠水青山’,這是我們邁向鄉村振興的最大底氣。”張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