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沖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重慶漢豐湖……在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濕地,人們驚喜地發現,成群結隊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多。
白鶴在位于鄱陽湖湖區的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濕地中棲息覓食(2020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由于環境惡化、濕地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原因,長江流域候鳥生存環境一度曾受到威脅。
2016年起,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推進“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長江沿線省市開始對岸線進行整治和復綠,關停污染源,修復沿江生態。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隨著長江水域生態持續改善,越冬候鳥用翅膀為長江流域投票,一幅人鳥和諧新景象躍然展現在眼前。
尋回生命的遷徙通道
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長江中下游,水草豐美的江西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此刻正呈現這一生動景象。
工作人員在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兩只白枕鶴放飛(2019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余只,比2019年增加1.1萬只。
“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范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由于水域環境惡化、濕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原因,候鳥生存環境一度受到損害。
“聽湖區村民說,50多年前,冬天的鳥多到吵得晚上睡不著覺,后來候鳥越來越少?!焙蠞h壽縣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協會會長劉克歡說。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開啟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發展的新征程。
這是2020年11月11日在重慶市江津區幾江長江大橋一帶拍攝的紅嘴鷗。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根據中央部署,一系列行動緊急開展起來。減少入湖污染物排放、停止無序挖沙、實行全面禁漁、轉變“涸澤而漁”的經濟發展方式……
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情況顯示,長江流域水質發生顯著變化,首次實現劣Ⅴ類水體“清零”,干流首次全部實現Ⅱ類及以上水質。
這是2020年11月11日在重慶市江津區幾江長江大橋一帶拍攝的紅嘴鷗。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入冬以來,長江上游重慶段多處水域,對生態環境和河流水質要求極高、被稱為“環保鳥”的紅嘴鷗成群出現,在江面上翻飛覓食。
“這批紅嘴鷗有近2000只,是近十年在重慶段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紅嘴鷗遷徙種群。”重慶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工作人員王剛說。
“從前,越冬候鳥把這里作為南遷的中途‘補給站’。”重慶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黃亞洲說,“近幾年,許多候鳥選擇留下過冬。”僅在漢豐湖,每年越冬候鳥數量就達3萬只。
長江中段,冬日陽光里的洞庭湖,成群候鳥嬉戲著,俯身劃過湖面,又昂起頭,往藍天飛去。
在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羅紋鴨在飛翔(2020年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2018年,22.6萬只;2019年,24.06萬只;2020年,24.7萬只……來自洞庭湖林業部門的數據顯示,越冬水鳥數量和種類均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叭ツ耆攵詠?,來西洞庭湖越冬的黑鸛、小天鵝、東方白鸛、野鸕鶿都‘扎堆’了?!眲⒖藲g說。
“近年來長江沿線一些重要湖泊和濕地,候鳥種類和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從側面反映出長江流域局域生態環境的好轉,為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睆偷┐髮W教授、生態學家陳家寬說。
科技加持的代代堅守
5G技術植入、無人機巡航……南昌市公安局的大數據管理中心內,2020年底上線的南昌市智慧禁捕管控服務平臺,正實時顯示候鳥棲息狀況。
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人員在操控巡航無人機(2021年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由于湖區水域遼闊,公安人員從前接到報警后趕去時,抓捕嫌疑人、調查取證等面臨諸多困難?!睋嗡?2年的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巡邏大隊一隊隊長姚笛說,結合5G技術運用,通過無人機搭載相關智能系統,可實現單機直徑10余公里的盲區巡航覆蓋,快速發現非法捕撈、捕獵行為并固化證據。
算力解放警力,數據驅動效能……隨著高科技深度運用至長江流域護鳥“無人區”,世世代代的護鳥人夢寐以求的立體化防控體系正在構建。
“最早的時候靠腿跑,后來改騎自行車,之后升級為摩托車?!苯髹蛾柡壹壸匀槐Wo區內,巡護候鳥10年的吳城保護站站長舒國雷說,現在天上有無人機、水里有巡護船、路面有汽車,“再加上新安裝的視頻監控,通過云平臺,一眼就能看到湖區有沒有人。”
白鶴在位于鄱陽湖湖區的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上空飛翔(2020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在長江流域沿線的輸電鐵塔上,可看到人們為東方白鸛特意搭建的人工鳥巢和人工棲鳥架。“東方白鸛喜歡在高處筑巢,而輸電鐵塔結構穩,備受它們青睞?!苯髹蛾柡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曾南京說。
“在保護東方白鸛安全的前提下,為讓供電更加穩定,我們經過10年的科研攻關推出珍稀鳥類棲息平臺,引導鳥類在輸電鐵塔安全區域筑巢和棲息?!眹W江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說,這項技術已在27個省市推廣,共計完成39.2萬基桿塔改造。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
白鶴在位于鄱陽湖湖區的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濕地中棲息(2020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設立環境資源法庭,禁止洲灘越野及水上餐飲,將濕地保護列入干部考核體系……長江流域沿線地區紛紛行動起來,以良法善治護佑候鳥棲息之地。
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說,江西2011年起將候鳥保護情況納入沿湖地區政府工作考核范圍,“保護不力將面臨‘一票否決’”。
“記得過去有人當候鳥是‘口中美味’,這些年洞庭湖生態保護執法動了真格,候鳥有了安穩的‘棲息家園’?!倍赐ズh保志愿者李劍志說。
人鳥共生的發展新路
白鶴“愛愛”右腳腳環編號為S26,左腳套有金屬環。放飛后不久,身上的衛星跟蹤器失效……江西省林業局近日發布了一則特別的“尋鶴啟事”。
這只白鶴2018年在遷徙途中“落單”,江西各界人士聯手救助,工作人員專程搭乘飛機到吉林放飛。它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愛愛”。
“人們很牽掛‘愛愛’的蹤跡和生活狀況?!苯髹蛾柡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局長徐志文說,希望通過尋找“愛愛”,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些“濕地精靈”的珍貴。
這是2020年11月11日在重慶市江津區幾江長江大橋一帶拍攝的紅嘴鷗。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候鳥如期回歸,是對生命延續的承諾。努力留下候鳥,是人們對這一承諾的回應。
曾經的重慶漢豐湖,湖水深、水草少,一些喜歡踩在水底覓食的候鳥難以停駐。
2016年,當地修建容量達17萬立方米的鳥島,在水底修建緩坡,種植水生植物,擴大淺水區面積。2017年一經投入使用,觀測人員就驚喜地發現了半個世紀不見的鴻雁;陸續飛來的蒙古沙鸻、鐵嘴沙鸻等7種鳥類,都是重慶觀鳥記錄中首次出現。
隨著湖區環境改善,漢豐湖成為鳥類“天堂”和人們休閑的樂園?!耙惶於噙_8萬人在湖邊散步?!秉S亞洲說。
游客在重慶市江津區幾江長江大橋一帶觀賞、拍攝紅嘴鷗(2020年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人鳥共生的和諧圖景正在呈現。
冬日早晨,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藕田里,成百上千只白鶴翩翩起舞、如詩如畫,距離人最近的不到10米。
2017年,在當地藕農面臨“人鳥爭食”的窘境,決定改種水稻時,百余名愛鳥人士眾籌資金租賃藕田、投放藕種,建成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如今,這里正打造鳥類科研、青少年研學、生態攝影等延伸業態。
南昌新建區南磯鄉是鄱陽湖越冬候鳥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元旦假期,來這里看湖、觀鳥的游客擠滿了十多家農家樂?!懊糠旯澕偃眨壹肄r家樂的十多張飯桌就爆滿?!辈读?0多年魚的陳凡云忙里忙外地招待游客,“來觀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還有漁民轉型為‘鳥導’帶游客觀鳥?!?參與記者:黃浩然、張璇、郭豐慶、王曉曈)
一只蒼鷺在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休憩(2020年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來自江西省永修縣吳城中心小學的孩子在鄱陽湖濕地和候鳥宣教中心參觀鳥類標本(2019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來自江西省永修縣吳城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參觀鄱陽湖濕地和候鳥宣教中心的動物標本(2019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攝影愛好者在位于鄱陽湖湖區的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拍攝候鳥(2020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乘船游覽的游客在重慶朝天門碼頭附近觀賞紅嘴鷗(2020年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這是2020年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候鳥。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這是2020年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候鳥。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一群白琵鷺在湖南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2019年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