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黨俊武(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老人們在青海西寧市新寧路社區養老院吃晚餐。(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標志著我國邁入老齡社會,也標志著我國邁入長壽時代。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2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積極看待老齡社會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長期處于年輕社會,現在邁入更高階段、更高層次的老齡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大多屬于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過渡的轉型性問題。
邁入老齡社會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曾強調,要積極看待老齡社會。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老齡社會既面臨系統性問題,也面臨結構性問題
任何人類社會轉型都是有陣痛的。告別年輕社會,邁入老齡社會的轉型性問題是全球性的。我國的特殊性在于老齡社會超前于現代化建設進程,我們需要科學應對。具體來說,老齡社會的問題不是簡單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醫療問題和養老問題,而是系統性的問題,也是結構性的問題。
對于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來說,老齡社會帶來的矛盾和問題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主要是:經濟社會特別是醫療科技和醫療服務快速發展,以及長期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帶來少子化和老齡人口增多相互作用,應對不當會造成人口年齡結構逼近過度老齡化的風險加大;龐大老年人口群體的經濟供養和老齡化內生的對經濟動力的削弱,應對不當會加劇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風險;少子化造成龐大老年人口群體的諸多問題從家庭外化為社會矛盾,應對不當不利于社會長期和諧和政治穩定;城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異造成供養老年人資源的不平衡,不利于區域間均衡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面臨先行老齡化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金融和貿易等方面的競爭壓力,也面臨后發老齡化發展中國家勞動力結構年輕和人力成本不高的競爭壓力,應對不當不利于我國保持長期國際競爭優勢。
首先,人口問題需要高度重視。我們需要冷靜分析當前的人口形勢。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0歲~15歲少兒人口。對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落實黨中央確定的生育政策,確保生育率穩步回升,防止人口過度老齡化。
其次,老齡社會的經濟問題需要高度關切。如何順應老齡社會,需要從經濟發展戰略上認真考量籌劃。迄今為止,全球普遍認為,老齡社會的到來不利于經濟發展。其實不然。老齡社會的到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經濟觀念和經濟組織方式。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隨著“50后”“60后”“70后”呼嘯而來的人口紅利,紅利退去,我們應當建立適應未來長期處于老齡社會的新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
第三,老齡社會的民生問題需要長遠考量。從年輕社會轉向老齡社會,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的民生問題是系統性的,也是老齡社會帶來諸多轉型性問題最突出的領域。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建設滯后于經濟建設,加上老齡社會超前于現代化建設,伴隨龐大老年人口涌現,導致相關民生問題十分突出。
第四,老齡社會的文化問題需要高度關注。我們現有的文化基本上是年輕社會的產物。但是,老齡社會帶來的長遠文化問題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難以應對的。
第五,老齡社會的國際戰略問題需要前瞻準備。如何在未來全球深度邁進老齡社會甚至超老齡社會的背景下謀求發展、如何作為負責任大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需要從全局考量,作出前瞻性的國際戰略準備。
順應老齡社會: 加強頂層設計 動員全社會共同應對
順應老齡社會是人類進步的必然。我國應對邁入老齡社會的轉型性問題,關系重大,攸關國計民生、民族興衰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人類的偉大進步事業。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動員全社會共同應對。
第一,樹立積極的老齡社會觀。要轉變年輕社會的舊觀念,樹立老齡社會新思維,解決社會形態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防止以解決老年人問題代替解決老齡社會的其他重大人口、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國際戰略問題。
要樹立理想老齡社會的新理念。老齡社會是新的社會形態,不能簡單用挑戰機遇、積極消極二元思維來處理。首先必須要適應人類社會的這種新發展、新變動和新前景,在適應中找到不同于年輕社會的新的發展理想、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防止埋頭解決問題,導致應對老齡社會失去發展方向。要面向全社會開展老齡社會的啟蒙教育,把應對老齡社會上升為基本國策,有效動員全社會共同應對。
第二,在人口發展戰略上,要統籌解決好人口數量、結構、素質、分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加快制定實施人口發展中長期戰略。把應對老齡社會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人口發展中長期戰略,落實生育政策,防止21世紀下半葉人口過度老齡化。
第三,在經濟發展戰略上,要把應對老齡社會作為重大經濟問題納入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保從根本上依靠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對沖老齡社會轉型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培育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建立老齡社會條件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滿足公民老年期的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形成老齡社會條件下穩固的經濟驅動力。構建適應老齡要求的金融體系,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努力壯大包括老齡金融在內的資本經濟。逐步調整財稅結構,建立健全適應老齡社會的公共財政體系,研究老齡社會條件下的稅收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老齡產業,加快推進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和老齡宜居產業發展。
第四,在社會治理戰略上,要把應對老齡社會納入社會治理戰略,完善動員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大部門的協同機制,動員全體社會成員齊心協力,共同應對。逐步構建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法律體系,加快應對老齡社會重點領域的立法。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培育發展各類老年人社會組織,引導老年人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第五,在文化發展戰略上,要把應對老齡社會納入文化發展戰略,構建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新文化。老齡社會的文化問題不單單是建設老年文化的問題,而是需要全體國民從全生命周期都要認真思量的重大文化價值問題。如,孝道文化在老齡社會條件下的實現方式是什么?今后既然人類將長期處于老齡社會、甚至處于超老齡社會,那么,引領我們的生命文化應當是什么?老齡社會的新文化應當是什么?長壽時代的全生命文化應當如何構建?等等。
第六,在社會發展戰略上,要把應對老齡社會納入社會發展戰略。高度重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因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階段性變動,調整教育結構,改革教育體制機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構建全民終生健康體系,從源頭上降低老齡社會帶來的疾病、失能風險。實施藏富于民戰略。協調處理好就業與養老的矛盾,健全完善退休制度,大力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逐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調整代際利益格局,確保少兒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社會財富、權利和機會分配上的公平公正。重視和強化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制定實施適合老齡社會要求的養老、醫療和長期照護保障發展戰略,建立健全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安排體系。逐步調整公共服務結構,加快建立包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內容的老齡服務體系。
第七,在農村發展戰略上,要把老齡社會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通過人口流動政策,調節城鄉人口有序流動,防止農村人口過度老齡化。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充分向改革開放中期前進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傾斜,重點解決“老人村”問題。
第八,在國際戰略上,要把應對老齡社會納入國際發展戰略,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解決自身老齡社會的相關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全球范圍內應對老齡社會這一新的國際競爭主戰場,提早謀劃,制定審慎的國際戰略,并把應對老齡社會作為國際合作和交流、建立國際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長期性重要議程。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堅決抵制“以鄰為壑”,合理利用國際資源,不斷探索應對老齡社會的模式和經驗。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際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