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行云交通VDES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7日,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航天三江供圖)
國家航天局負責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工程研制立項批復。根據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全箭主體結構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1噸,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固體運載火箭國際先進水平。該型火箭具有“移動測試對接、移動發射、移動云測控”等特點,具備快速發射能力,能夠適應多樣化發射任務。
作為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家族新成員,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工程抓總研制,航天科工集團所屬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總體研制任務。相比快舟一號甲,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5倍左右,能夠更好地滿足衛星規模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
航天三江對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的研發,最早可追溯到10年前。當時研發團隊敏銳洞察到,固體運載火箭具備成本低、可靠性高、保障要求低、快速發射能力強等優點,可滿足衛星互聯網等星座部署快速、批量發射需求。
早在2012年,航天三江便成功完成快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方案飛行試驗,并在接下來的2013年、2014年采用國際首創的星箭一體化技術,成功完成兩次飛行試驗,將快舟一號、快舟二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2017年,該型火箭的升級版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應運而生,成功實施首次飛行試驗,目前已完成多次飛行任務,保持常態化發射。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快速進入空間的能力,航天三江在成功研制快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同時,2014年開始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科研攻關。
由于很多技術當時沒有研制經驗可借鑒,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火箭總設計師和總指揮等骨干力量的帶領下,總體與各分系統設計師集智攻關,把總體設計方案不斷創新,采用高載荷比快速發射運載火箭總體設計方案。
表面看來,與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相比,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只是“個頭”放大、“體重”增加,但許多風險難以預料。
為了提升火箭發射載荷質量與火箭起飛質量之比,研制團隊在箭體重量上想盡辦法,為減去箭體每1克重量絞盡腦汁,每“克”必爭,長時間投入精力進行結構優化、材料篩選和實物驗證,最終采用了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對箭體主結構進行輕量化設計,極大減輕了箭體的重量。同時,項目團隊盡可能摸清火箭設計偏差量,探明火箭設計余量,能減則減,火箭載荷比有了大幅提升。
八年磨一“箭”。快舟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介紹,目前研發團隊已成功進行世界上直徑最大、國內推力最大的固體發動機試車,未來將始終堅持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不斷開辟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展創新路徑,持續推進以“無依托測試、無依托發射、無依托測控”為顯著特點的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型譜化發展和常態化運行,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貢獻。(記者胡喆、宋晨、譚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