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兩年 83.3%受訪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滿意
落實“雙減”面臨哪些挑戰?課后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排在首位
距離“雙減”政策實施已有兩年的時間,與過去“雞娃”氛圍濃厚時相比,課余時間,扎堆趕場去上各科培訓班的孩子少了,取而代之的,小區廣場、公園健身角等戶外場地出現了越來越多孩子的身影。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雙減”以來,孩子作業負擔減輕和家庭教育支出降低是受訪家長普遍感到變化較大的方面。83.3%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現在的學習生活感到滿意。在持續推動“雙減”面臨的挑戰上,實現課后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排在首位。
孩子作業負擔減輕,家庭教育支出降低變化最明顯
北京一所公立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邱峰介紹,自“雙減”實施以來,孩子學習生活變化很大。“1-3年級不再留帶回家的作業了,4-6年級的課后作業在學校就能完成。5天的課后服務,除去報了學校的社團活動,還有3天分別在學校練習書法、羽毛球、吉他。也有的孩子報了人工智能等特色活動。現在外面沒有學科類輔導班了,節假日、周末,孩子有大把時間能自主安排。”
邱峰坦言,作為過來人,他羨慕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但同時,因為自己在青少年時期遇到過心理健康問題,也讓他深刻地認識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非常支持“雙減”,“現在孩子課后能有時間自主研究探索感興趣的事情,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拓展課外知識,我特別滿意”。
江蘇的余檸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停了倆孩子的培訓班后,家里省出了一筆可觀的教育費用,感覺經濟壓力減輕了不少。“以前我常因為輔導倆孩子課后作業感到胸悶頭痛,情緒不穩定。雖然現在我還會給他們布置學習任務,但是家庭作業部分的輔導已經在學校的課后服務中解決了,感覺輕松不少,生活幸福感都提高了。”
湖南的初中生家長徐霈則覺得減負不明顯,“教育部明文規定課后服務期間不能講課,但孩子學校的一些老師仍利用延時服務的時間講題。孩子晚上7點到家吃飯,還有一堆家庭作業等著做,經常做完就晚上10點多了,洗洗睡覺已經11點了。沒有多余的時間安排身體鍛煉,眼睛也得不到充分休息,睡眠時間也不足,第二天早上都起不來。”
“雙減”兩年來,家里發生了哪些比較大的變化?調查顯示,家長首先感到孩子作業負擔減輕了(41.8%),其次是家庭教育支出降低了(37.3%),排在第三位的是校外學科類培訓減少/沒有了(36.5%),其他主要還有:家長輔導壓力減輕(36.1%),個人興趣拓展時間增加(34.2%),親子歡樂時光增多(30.7%)。
調查中,83.3%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現在的學習生活感到滿意。進一步分析顯示,城市級別越高,家長的滿意度越高。具體來看,一線城市的學生家長(88.7%)滿意度最高,城鎮或縣城學生家長(72.3%)滿意度相對最低。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家長滿意度呈現下降趨勢,初中學生家長滿意的比例相對最低,為78.1%。
落實“雙減”面臨哪些挑戰?課后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排在首位
邱峰認為,“雙減”還應該減掉家長的心理負擔。“一些家長仍在為‘在哪兒能給孩子報上靠譜的學習班’發愁,到處打聽‘小道消息’。我覺得這樣不利于‘雙減’精神的落實。” 在他看來,生命是厚重的,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維度更應是豐富多樣的。除了學業,還有社交、身心健康、素質涵養等。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拓展生命的維度,發掘生活中更多的精彩,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空間。同時,他也強烈呼吁,相關部門要加大根除隱形違規學科培訓的力度。
徐霈感覺,目前孩子學校課后服務的針對性不強,沒能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而且,一些老師占用時間講題、講卷子的行為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負擔。“因為參加學校課后服務,孩子回家的時間比以前晚了。但是作業沒在學校完成,回家還得寫。擠占了鍛煉和自我延伸、復習預習的時間,家長孩子都累。”
推動“雙減”落實到位,還面臨哪些挑戰?調查發現,實現課后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55.1%)排在首位,其次是整頓違規校外學科類培訓(51.4%),家長要放平教育心態(47.7%),其他還有:人才評價選拔機制的轉變(39.3%),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差異化(39.1%),教室高質量作業設計水平(34.0%)。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彭澤平指出,在推動“雙減”落實的過程中,校外治理成果需要進一步鞏固。學科類培訓轉入地下隱形變異愈發突出,線上違規變種培訓技術手段花樣翻新,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不到位,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其次,校內提質增效需進一步升級。“作業設計水平需進一步提高,有的學校還存在違規布置作業的情況。課后服務水平還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教師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積極性得不到有效激發。”
他也特別提到,家長的教育焦慮需要進一步消除。“隨著教育改革發展,家長期盼孩子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互相攀比、暗自較勁的心理依然存在,以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依然存在。”他認為,全社會協同育人格局需要進一步完善。“不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加劇了教育的內卷和功利化傾向,社會競爭壓力層層傳導,加重了家長和社會對教育的焦慮。”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家長中,孩子上小學低年級(1-3年級)的占49.8%,小學高年級(4-6年級)的占34.9%,初中的占15.4%。其中,孩子在一線城市就讀的占30.6%,在二線城市的占38.9%,三四線城市的占21.9%,城鎮或縣城的占7.0%。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邱峰為化名)(記者 杜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