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起得早,背著書包上學校,蹦蹦跳跳到校園,見到老師敬個禮……”這是不少人腦海里小學生上學時的“標準樣式”。然而,對現在很多小學生來說,“蹦蹦跳跳”去上學并不容易。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采訪多地小學生、家長以及相關人士了解到,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學生課業負擔整體有所減輕,但小學生書包超重問題仍然存在。在受訪學生中,書包“六七斤重的很正常,十幾斤重的也不少”。
小身板背大書包,一些孩子習慣“弓著背走路”,一些孩子會喊肩膀疼。有專家指出,長期負重背包會影響脊柱健康,甚至波及胸廓發育,給兒童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別說孩子了,大人一路背回去都會肩膀發酸”
傍晚時分,日頭西斜,山西太原一所小學門口,來接孩子的家長把附近街道擠得滿滿當當。李女士一接到兒子,就順手接過書包,挎在自己肩上。“不是要嬌慣孩子,實在是這書包太沉了。”李女士說,孩子才一年級,體重40斤多一點,書包卻有八九斤,每天回家要走十幾分鐘,擔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所以一般都會替孩子背包。“別說孩子了,大人一路背回去都會肩膀發酸。”
征得李女士和孩子的同意后,記者打開了書包,看到書包里僅語文和數學兩科就有十幾本書冊。語文有課本、寫字本、一號作業本、二號作業本、字典,數學有課本、練習冊、一號作業本、二號作業本、口算冊、改錯本,再加上英語課本、科學課本、課外書、文具,整個書包被塞得滿滿的。“這還沒算水壺、數學學具、美術包這些東西,算上這些更重。”李女士說。
在河南鄭州,家長武先生每天都會送女兒上學。“在學校門口,經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弓著腰進校門,因為這樣背書包會省勁兒些。”武先生說,因為書包太沉不好背,經常需要大人幫忙提起來,孩子才能背到肩上。“本來想給孩子配個拉桿書包,但老師說不可以,因為在校園里拖拉書包可能會碰到別的孩子。”
說起孩子的書包,來自云南昆明的家長韓女士也直呼“心疼”。“書包一背,感覺占了身高的一半,孩子有時候回來還直喊肩膀疼,讓我們給她揉一揉。”韓女士說,“我們小時候夾兩本書就去上學了,有時候放學甚至什么都不帶就回家了,現在的書包太重。”
在社交平臺上,小學生書包重成為不少網友“吐槽”的話題。湖北網友“hi多美”說:“以前總覺得家長幫背書包是溺愛孩子,等多美上學后才知道,實在是太重了。”浙江網友“單眼皮小背影”說:“兒子一年級很瘦,買的書包大大的,語文相關的書有5本,數學相關的書3本,還有文件夾裝試卷,早上還帶大半杯溫水,每次他背上都得駝著背走路。”新疆網友“清醒Yan”說:“每天背的書包好重,接孩子放學的爺爺問為什么這么重,他說這是知識的重量。”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學校在“書包減負”上進行過探索。有的學校通過設立“無作業日”、發“輕松袋”、“書包留校”等活動,推動減少作業量、提高家長和學生為書包減負的意識,取得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學校對于書包超重的問題不太重視。
專家表示,小學階段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一般認為書包負重應控制在學生體重的10%-15%,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中小學生書包衛生要求》中明確,學生背負的書包重量不應超過學生體重的10%。然而,相關調查表明,書包重量超標問題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
記者在中部某省會城市選取了6所小學,隨機調查了53名學生的體重和書包重量,結果顯示,小學生書包重量普遍在五六斤以上,重達十幾斤的書包也并不少見,其中書包重量超體重10%的達到48人,占比90%;書包重量超體重15%的有26人,占比49%。
廣東韶關學院副教授穆湘蘭告訴記者,她的團隊對廣東某縣4所小學545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書包重量超體重10%的學生達436人,占比80%;超重15%的達到177人,占比32%。“我們發現一些孩子書包太大,無法放到課桌抽屜里,只能掛在椅子后面,影響到孩子們在課桌間的活動空間。”
記者檢索發現,近年來云南、河南、廣東等多地政協委員都針對學生書包減負提出了相關提案。云南省政協委員萬妍娟的抽樣調研顯示,昆明當地小學生的書包重量基本在5-9公斤,受訪家長對書包過重的情況頗有怨言。廣東省教育廳去年11月答復徐焰等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小學生書包減負的提案》時表示,當前小學生書包重的問題確實是普遍現象。
小學生背“大書包”現象的背后
小學生背“大書包”現象由來已久,也非我國所獨有,這一社會問題背后有著多重原因。
書包過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學生課業負擔仍然較重。一些受訪家長反映,雖然“雙減”政策明確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其他年級書面作業不超過1小時,但實際上有些學校仍會每天布置一些拓展性作業,如預習復習、聽寫默寫、口算、練習卷等,有的一年級學生每天要寫作業寫到晚上八九點,“用到的書都要背回家”。
“孩子沒上學以前,覺得孩子寫作業邊寫邊哭、家長輔導作業把腦袋擱冰箱都是段子,等孩子上了小學才知道,那都是真的。”一位家長說,孩子在一次作文里寫,自己最羨慕的人是上幼兒園的妹妹,因為妹妹不用寫作業。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老師喬福存告訴記者,“雙減”后一些學校的作業確實減少了,但家長焦慮未減,擔心孩子知識掌握不牢、基礎不好、影響升學,就會給孩子報課外輔導、買教輔資料“雞娃”,這些也會加重書包的重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小學生書包重并不是一個新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根本原因還是深層次的教育評價改革沒有到位,管理改革沒有到位,“大家要進好學校,還是比拼考分,這個機制沒有變”。
學校保障服務滯后,也是書包過重的一大原因。記者了解到,一些學校不向學生供應開水,學生必須自帶開水,而裝滿水的水壺就分量不輕;一些學校儲物設施不足,學生中午留校就餐休息、放學后接受延時托管,所攜帶的餐盒、美術用具、音樂器材、體育用品、課外讀物等物品無處存放,只能每天背在身上。
不少小學雖然設有儲物設施,卻沒有有效利用。一位家長反映,學校的書桌可以放書本,但老師強制要求孩子每天必須把書桌清空、把椅子倒扣在桌子上才能離校。一位四年級學生說,老師會不時檢查儲物柜的整潔,導致很多同學不會在儲物柜里放太多東西,能背的都背回家。
有老師反映,目前許多學校的教室除了正常的班級使用外,還有課后社團活動、走課、集中式午休等,人員流動性加大,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很多時候學校就會要求教室里不能留學生個人物品,以防止物品丟失。
部分學生缺乏整理書包的意識和能力,也被認為是書包過重的重要原因。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不會按照課表整理書包,不管有用沒用的書都統統裝進包里;一些學生的書包打開后什么都有,雜亂無章,零食、玩具等不必要的東西占了不少分量;一些學生不敢把書冊放在學校,擔心忘帶了需要用到的東西而耽誤做作業等。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學校會不時出現臨時換課的情況,如果換課了自己又沒帶課本就可能被老師批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學生就會每天都背著主要課程的課本和練習冊。
事實上,現在小學生用的書本本身也比以前更重了。一位從事教育出版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大部分輔導書和練習冊用的都是輕型紙,雖然輕薄但著墨性和柔韌度較差,而現在基本都換成了膠版紙,著墨性和柔韌度更好,重量也會略重;國家對小學生教材的紙張材料、厚度、字體大小等都有嚴格的規范要求,這些標準是基于各種考量綜合制定的,不能只考慮重量這一個因素。
多措并舉為小學生書包“減重”
長期關注小學生書包負重的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教師朱厚偉表示,適度負重有利身體,在不疲勞的前提下以科學的姿態背書包可能成為一種鍛煉方式,但長時間過重背包、不良姿勢背包會帶來健康風險,如肌肉不適、頸肩關節損傷、高低肩、身體過度前屈等。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副主任趙勝認為,當前青少年兒童脊柱疾病多發,與體育鍛煉不足、姿勢不良、書包過重有一定關系。“長期負重背包會影響脊柱發育,造成脊柱畸形,波及整個臟器尤其是胸廓的發育,給兒童青少年身體和心理帶來不良影響。”趙勝說。
部分家長表示,學校應進一步加強作業管理,不給學生布置過度的、不必要的、重復性的作業,同時鞏固課后服務,盡量讓學生在校完成作業,把回家不用的書本留在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此加強督導。
學校應進一步加強保障服務,學校不能為了方便管理,就硬性要求學生把所有物品背回家。建議學校在硬件方面加強建設,增設儲物柜、書包柜等儲物空間,教室流動性強的學校可以在教室外的公共區域設立儲物柜,引導學生盡可能把不需要帶回家的課本和物品放在學校,減輕書包重量。
穆湘蘭、朱厚偉等專家建議,學校應當將培養學生整理意識和能力納入相關課程和活動,通過勞動課、主題班會等方式向學生教授整理書包的技能,還可開展書包衛生知識競賽、書包整理比賽、書包衛生小能手評選等活動,促使學生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家長也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整理能力訓練和習慣培養。(記者馬曉媛、劉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