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有溫度的教育 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北京市八一學校祝望北老師育人實踐特色研討會
為有效培養“四有”好老師,挖掘提煉鮮活德育經驗,鼓勵支持廣大教師做好“四個引路人”,立志成為“大先生”,履行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2023年4月26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中共海淀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和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指導,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教育研究中心協辦,北京市八一學校承辦的“辦有溫度的教育,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北京市八一學校祝望北育人實踐特色研討會”在北京市八一學校榮臻禮堂勝利召開。活動匯聚國內教育專家,以“愛國三問”與“教育三問”的思考與回答為總綱,以八一學校有溫度的國際化辦學實踐為載體,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共同探討新時代學校辦學思想和實踐模式,讓“大思政課”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
只有讀懂中國,才能擁有未來。八一學校國際部師生們,為大家帶來鋼琴伴奏、詩朗誦《我愛你,中國》。
在瑯瑯誦詩聲的余音繞梁中,北京市八一學校國際部主管副校長祝望北育人實踐特色研討會拉開序幕。由北京市海淀區委教育工委德育科陳文遠科長代王方書記致開幕辭。他向大會的成功舉辦表達了衷心地祝賀。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號角,首次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獨立部分進行闡述,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出重要部署。
北京市八一學校沈軍校長致歡迎辭。他強調,對德育教育的探討和實踐要符合時代發展方向,要滿足國家對于新時代青年培養的需求,也要立足本土和實際發揮出特色。北京市八一學校國際部在祝望北老師的引領下,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思想的貫徹實施中,帶著對“愛國三問”與“教育三問”的不斷追問與深入思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始終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合中西教育精華,融入教育者應有的情懷與大愛,逐漸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之路:辦有溫度的教育,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溫度的中國人!
回首來路 友校來賀
自2013年成立以來,八一國際部在國際教育發展的浪潮之中上下求索,顛簸向前,堅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紅色國際教育道路。大家在現場觀看八一學校國際部的宣傳片《溫暖的學校》,一起了解八一學校國際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學校是成長的樂園,學校是生活的天地,學校是溫馨的家園。”八一學校國際部強調“為每一個孩子負責”,推進、落實“一體兩翼”戰略,與海外名校深化合作,建立大學同盟。為了祝賀本次研討會順利召開,“一體兩翼”合作三方——美國加州橘郡教育委員會、英國愛丁堡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分別發來祝福視頻。這既是對八一學校國際部辦學成績的肯定,又見證了雙方長期、友好的戰略合作關系,表明八一學校國際在“一體兩翼”戰略框架下,國際化辦學之路越走越寬。八一學校國際部秉持“為每一學生負責”的辦學精神,就是為學校負責,為每一個家庭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國家負責,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負責。
課程展示 豐盈心靈
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徐秋妮老師上場為大家介紹兩節展示課。第一節是一堂物理課。在這節課上,徐銳老師帶領學生們一起探索了“引力波”的奧秘。這些微妙的時空漣漪是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后一塊拼圖,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時代。面對前沿科學,各國競相啟動研究計劃,并展開搶人大戰。人才是我們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的重要因素。學生們暢所欲言,在困惑中深化思考,在論辯中堅定信念。兩位同學把歸國的堅定信念排演成一幕情景劇:
“我想要重要的科研成功誕生在祖國大地上”
“家鄉的大地上才能結出我們想要的果實”,這就是“祖國的引力”。
受情景劇的感染,同學們各抒己見。
“我愿做李四光,我是炎黃的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全部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我愿做華羅庚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良緣雖好,不是久留之地。”
“我愿做錢學森,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
徐銳老師不僅在物理的知識層面授業解惑,而且注重傳道,在真實情境中引領學生做一名有溫度的中國人。
升學指導展示課則是啟迪孩子們從過往中尋找自我,探索未來。升學指導課是國際部的特色課程。課前,宋佳佳老師已經帶領學生們繪制了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時間樹”。現在,她將在課堂上進一步引導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以便為未來的升學與職業規劃做好準備,遇見更好的自己。通過不同的“人生時間樹”,我們看見了孩子們豐富的人生履歷,有熱愛辯論,帶領團隊刷新世界排名的張家悅;有熱衷公益活動,前往非洲納米比亞做志愿服務的田思垚;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廣泛學習書法、美術、剪紙等傳統技藝的郭子語。“積極”“有領導力”“善良”“有責任心”“自信”“一致性”,師生們紛紛出言建策,為他們勾勒品格特質,繪制獨特的人物肖像。
這節微像是日常教學中的橫截面,課程的起點基于分階段的職業生涯測評結果,以及學生與升學指導一對一約談的前期建議,體現出教師對學生持久而密切的關注。教師在課堂上踐行6C理論,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探索內心,激發潛能,發揮優勢,以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潤物無聲 溫暖教育
立德樹人,不能坐而論道,只能靠潤物無聲。溫度是一種情懷、一種責任、一種智慧。如何辦有溫度的教育,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國家特約督導員、北京市八一學校國際部主管副校長祝望北老師上臺,以“辦有溫度的教育、培養有國家情懷的時代新人”為題,分享了他的教學實踐與經驗,以及如何做一個溫暖教育的點燈人。
1935年7月,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秘密達成。華北局勢危殆,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9月17日,創立南開大學的首任校長張伯苓在始業式上,面向新老同學,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在那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種下民族自強圖存的新希望。“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三問三答之后,南開師生群情激昂,熱血沸騰。這三問,一問民族血脈,二問家國情懷,三問責任擔當,實質都是在追問教育要培養什么人這一根本問題。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今天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沒有經歷過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驗,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斗爭,人生閱歷很有限,這就需要我們比以往更加注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深刻認識歷史,把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傳統文化認同與社會主義認同結合起來,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
新時代,我國學校教育應落實的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初心;育人兩為;育人三問;“四有好老師”與“四個引路人”。其中,“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強調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思想道德品質,“樹人”則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育人兩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育人三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最后,做“四有好老師”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四個引路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
百余年前,首批留美幼童在登船前,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宣誓:“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學成以后,他們義無反顧地重投祖國母親的懷抱。國際部堅持立德樹人,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與文化自信,讓他們在這片熱土扎下“中國根”,凝成“中國魂”。當他們走出國門,在開眼看世界的同時,就能自覺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播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并且致力于,讓世界青年了解立體、全面的中國。總之,我們就是要培養“送得出去、收得回來”,具有“中國心,中國情,中國味”的真正的“中國人”。
帶著對“愛國三問”和“教育三問”的深刻理解和反思,我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用實際行動書寫我們的答案:我們致力于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胸懷八一精神,擁有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心懷大愛,堅持學業報國理想的,新時代國際化人才。將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學生,培養成幸福有溫度的中國人。“幸福”,是指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創造幸福的能力與素養;“有溫度”,是指學生心懷大愛,愛自己、愛他人、愛家、愛校、愛環境、愛國、愛地球;“中國人”,是指學生具有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樹立學業報國的理想。溫度使美德出自內心,美德使教育充滿溫暖,教育讓夢想溫暖家國!
回答好“教育三問”,立德是根本。第一問,培養什么人,問的是教育目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第二問,怎樣培養人,問的是教育的方法論。我們認為,中西融合是解決之道。熔鑄中國心,培養6C核心素養為重要途徑,在實踐探索中尋求答案。第三問,為誰培養人,問的是教育的社會功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牢記“立德樹人”的初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作為教育者,立意要高,才能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落地要實,才能真正履行新時代教育者的使命。美德不能是無源之水,學生的家國情懷不能是無根之木。只有從“愛一人”開始,推而廣之,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愛著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才能愛家、愛黨、愛國。“愛”不是空中樓閣,它扎根于日常,要從點滴溫情中汲取養分,最終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因此,我們以“四有好老師”與“四個引路人”為標準,培養“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健壯的而非體弱的”新時代“新青年”。 逐夢正青春,奮進正當時。“辦有溫度的教育 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我們始終在路上,讓我們的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專家點評 共向未來
中國教育學會趙應生副秘書長指出,八一學校是一所有著紅色基因,根植紅色文化的公辦高中。它在國際化辦學的探索中,展現出國際化教育應有的狀態,那就是: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培養幸福有溫度的中國人。首先,做德育很難,很容易淪為道德教條與權威說教。但是,在祝望北老師的帶領下,八一學校國際部的師生把“立德樹人”真正落到了實處。其次,新時代的中國基礎教育走向未來,必須要有國際視野。但是,面對走國際化升學之路的孩子們,要怎么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他們走出去之后,還會回來嗎?八一學校國際為大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他們在做好國際教育這篇大文章的同時,很好地回答了“愛國三問”與“教育三問”,落實了“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崇高使命。最后,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要讓德育發揮引擎作用。德育是五育之首,能夠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理解學習的價值,增強學習的動力;能夠塑造良好的學風、師風與教風,締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養成人格健全。因此,八一學校國際部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個性化德育探索,為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很好的思考、借鑒與路徑。
中共中央黨校二級教授、編輯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劉學俠強調,立德樹人,事關國家的百年大計,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在“教育三問”中,回答“培養什么人”與“為誰培養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樣培養人”,也就是實踐與落實。如果把黨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理論落到實處?我認為離不開學校、教師的努力。在聽會期間,我的耳邊始終回響著“送得出去,收得回來”這八個字,想起孩子們高呼“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一幕。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這是八一學校國際部交出的答卷,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國家督學、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原副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林仕梁表示,祝望北老師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胸懷家國,心有大愛的國際化辦學實踐經驗,讓我們對“立德樹人”的德育根本任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祝校長的引領下,八一國際部堅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紅色國際教育之路,通過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和擲地有聲的落地實施,帶領擁有學業報國理想的青年教師,用他們大好的青春和智慧,投身到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多扎實的、切合實際的、創新的、有溫度的教育實踐,為祖國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胸懷之寬廣、理想之遠大,眼界之高遠,令人敬佩。站在新的歷史時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八一國際部如何應對挑戰?如何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國際形勢?想要取得更長足的進步和更深遠的發展?我們的國際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培養模式是否能夠應對時代的追問和挑戰?需要我們繼續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在實踐中給出堅定的答案。而我們的答案是否能夠更加普及推廣到更多的教育主體,為他們提供可供參考的經驗,從而推動中國國際教育的發展,掀起學業報國的浪潮,重構未來中國的人才結構,真正讓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建設新時代的祖國,這必將是一份值得八一國際部努力奮斗的偉大事業,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擔當。
三位專家精彩點評之后,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大會主持人謝春風總結道:“選擇祝望北老師,是我們在考察二十多年后所做的慎重選擇。很欣慰能看到立德樹人的理念,能在八一學校國際部開花結果。‘送得出去,收得回來’是他們在實踐中得出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回答。把學生送得有多遠,與祖國的心貼得有多近,只有在場的師生能夠回答。辦有溫度的教育,需要溫暖的課堂,有溫度的老師,溫暖和諧的校園環境,更需要溫暖的家校關系。今天,我們與北京市八一學校國際部的師生、家長齊聚一堂,本身也是一堂溫暖的‘大思政課’。”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三位一體”的表述中,“教育強國”是基礎性,戰略性的。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使命,需要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期待我們未來能看到更多有溫度的教育,培育更多具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文/ 八一學校融媒體工作室
圖/東方浩景攝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