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對內是個人自我精神世界的梳理和對話,對外是生活必需的信息交換和情感反饋。年輕人的社交態度,在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中,逐步回歸“為己社交”的屬性。
養生理念的不斷深入,不僅帶火了無糖食品,連社交也需要“降降糖”。在年輕人眼里,“零糖社交”是一個有趣的概念,泛指在社交中保持一定距離和獨立性,不過多依賴他人提供情緒價值,不產生過多的社交期望值;鼓勵年輕人在互動中保持自我,避免社交焦慮產生壓力;讓社交成為輕松、自由、有益的體驗。
這里的“糖”,可以理解為高熱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帶有一定“黏性”的物質,也可以理解為束縛年輕人建立清爽、平等人際關系的綁帶。反映到社交層面,即表現出某種形式的難敵誘惑和過度親密等。崇尚“零糖”,意味著年輕人不僅從生理戒斷高糖分,還從心理戒斷過度社交帶來的黏膩和依賴:不過度分享個人信息,不濫用社交平臺,不沉迷八卦娛樂帶來的短暫刺激……
這種新型社交模式重在強調自我節制力,適度保持冷親密,在交流中追求真實而健康的情感連接,對于網絡信息沖擊力的抵御能力更強,把更多個人精力投向發展更多興趣愛好的一種社交新期待。
21歲的大三學生“弱陳”將微信昵稱改成“靜聽風雨”后,差點被家族群成員誤認為長輩。他說:“以前總認為網名昵稱要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眼光毒辣,現在反而覺得,絞盡腦汁讓別人高看自己是徒增煩惱,只是個名稱而已嘛。”不期望來自他人的首肯,是“零糖社交”解放精神束縛的一個體現。
“零糖”最好,“低糖”亦可,讓社交回歸溝通的原本屬性。這樣的社交態度,不是在說教、灌輸中形成的,而是年輕人的期許在碰撞后產生的默契——不因網絡算力推送而患得患失,不因他人三言兩語而自怨自艾。為了解壓和釋放情緒,年輕人正積極尋找自己的精神代言人,比如,2023年至今熱度不減的“水豚”表情包,成為年輕人心中的“他者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水豚,不管外界怎么嘈雜,都不為所動只管干飯。
有著“情緒最穩定”之稱的卡皮巴拉(水豚)周邊自2023年熱賣至今 張曦 攝
從社交平臺上流行的“發瘋文學”到迷上“追短劇”,再到線下來場“短逃離”,都是年輕人希望以無公害、輕松的方式,為自己找到減壓、釋放情緒的途徑。這一屆年輕人,越來越懂得討好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舒適的社交生活?!吧缈帧辈⒉皇强謶稚缃?,而是恐懼展露自己不具備的社交能力?!拔野职挚梢詮囊粭l街聊到下一條街,但是我不行。這不是社恐,而是社交方式不適配、不適用。”“弱陳”說。
對于部分年輕人來說,相比酒桌、逛街等傳統社交場景,“人機互動”是“零糖社交”的重要實現手段。AI不會對你產生過度粘連,因為大模型和算力的幫助,在保證對話流暢、自然、具備情感溫度的同時,還能提供恰到好處的情緒價值,甚至比心理咨詢師還專業,為什么還要花時間找人尬聊呢?
話說回來,“零糖社交”不是零社交。成年人的生活里不可避免低效、無效社交,攀比局、催婚局這樣無聊生厭的場合,但各式各樣的靈魂碰撞幻化出的人間百態、交織出的紅塵煙火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底色?!傲闾巧缃弧保钦J定目標,既享受主宰人生的樂趣,又不被外物和外力過度干擾。在內耗與享受之間找到平衡點,就是最好的。
所以,“零糖社交”并不苦澀,而是把甜度留給自己。
半月談記者:張曦
責編:秦黛新 / 校對:褚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