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上午,陽光透過客廳的窗子,落到畫紙上。畫中天地寂寥、風雪交加,豁然間,簇簇紅梅于山間盛放,鮮妍蓬勃的生機躍然紙上。
這是常娟娟的新作《梅景雪山圖》,也是她藝術人生的生動寫照。從年近半百重回象牙塔,開始接觸國畫藝術,到不久前首次舉辦個人畫展,陜西“奶奶畫家”常娟娟,用畫筆揮灑出人生華彩。
常娟娟:我今年70歲,是陜西渭南人,從小就愛畫畫,見啥畫啥,省下的錢都用來買水彩。之前上班,沒有實現做畫家的夢,退休后就把夢接上。
2001年,我得了癌癥,做了8個月的化療,身體不好,所幸還能畫畫。我發誓一定要畫好,用這些畫激勵后代。
常娟娟在家中作畫。鄒競一 攝
2002年,48歲的常娟娟報名老年大學,從頭開始學習國畫。有了寄托和追求,她不僅心態開朗起來,身體狀況也不斷好轉。后來,她又報考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高研班,靠著扎實的筆法從300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
常娟娟:畢業前,老師都說我有天賦,應該去專業的美院深造學習。后來聽說西安美院舉辦進修班,我立馬從渭南趕到西安參加考試。
在美院,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蹭課。老師們的年齡基本都比我小,我很想拜李才根教授為師。老師一開始不收我,我就在門口不走。第二天他就叫我來上課了。老師說,世上有程門立雪的典故,常娟娟這么愛畫畫,這么執著的人,他要收下。
我和李老師的研究生同室學習,從一棵樹、一塊石頭開始臨摹。我好像被老師拎著,被這個群體拎著,所以對自己要求極嚴,生怕丟了老師、同學們的面子。
我不像同學們那樣能拿到學歷和學位,但我對畫畫有自己的感悟,想要表達出來。我畫畫很老實,經常就是帶幾個饃,在山上畫一天,心神順著胳膊流入筆端,畫到天黑才回。
2013年3月,常娟娟用了將近一年時間,在李才根教授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完成了1.9萬字的進修生學位論文,闡述中國畫傳統筆墨語言與當代山水畫畫面建構。論文被選編刊載于《中國書畫報》。
2015年和2019年,常娟娟又查出兩處腫瘤,盡管發現及時,也清除得較為徹底,但對一位老者來說,恢復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積極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她制定了一個小目標——辦一個自己的畫展。
常娟娟:辦自己的畫展,這一夢,夢了21年。除了畫畫,我從2012年開始用毛筆寫日記,一當練字,二來記錄學習的所思所想。到現在已經寫完116本,再往前,還有用鋼筆寫的19本日記。我也有厭煩的時候,那時我就想,人們常說滴水穿石、鐵杵磨成針,我總覺得我活了下來,就是去證明這些老話是有道理的。
2023年10月28日,“抱樸守拙——常娟娟中國畫作品展”在陜西省圖書館開展。在現場,常娟娟見到了不少美術圈的前輩,許久不見的同學也都從外地趕來看展。
常娟娟:我為畫展準備了大半年,臨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也最費神。石濤的《山水清音圖》我臨摹了15遍,他的用筆活得很,極難掌握。《黃山八景圖》更難了,我反反復復臨摹了一年。
《梅景雪山圖》是我的一次創新,梅花傲雪凌霜,越是艱難困苦,越要頑強綻放,我喜歡這種精神,所以萌發了創作欲望。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雖然我是一個平凡的女性,但也想要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到極致,簡單、快樂而不空虛,用一生去追求藝術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月談記者:賀占軍 鄭昕 鄒競一 /編輯:鄭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