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精品人妻无码视频网站,国产剧情av巨作在线,国产九啪啪精品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鄉村靠什么留住學生?這兩所農村小學有“妙招”

2024-04-01 09:22
來源:半月談網

生源流失,師資萎縮,最終撤點并校,這是不少農村小學跳不出的怪圈。然而,半月談記者走進福建省莆田市的兩所農村小學,卻發現這里朝氣勃勃,展現出與印象中農村小學完全不同的教育張力、活力。

村民口袋有錢了,校長反而開始擔心

如果有一張“小學地圖”,大概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除了密集的城區學校外,在廣袤的農村地區,也散布著為數眾多的小學。這些農村小學,是保障莆田數萬農村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最重要的陣地。然而現實中,一位難求、資源集中的城區校往往更吸睛,農村小學經常是無人關注。

“每年都有農村小學從完小降為教學點或者撤并。”莆田市教育局有關科室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每個撤并背后,意味著一個村莊再也聽不到瑯瑯書聲。按照相關政策,當一所農村學校學生數低于150人時,就會從完小“降級”為教學點。

多位基層小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學生數進一步下降到100人以下時,每個年級只剩下不到20名學生,學校就進入“危險期”。新學期開學,很可能又有幾個孩子轉走,慢慢學校也只能撤并整合了。

一些農村小學校長已經掌握了生源流失的“規律”。“每當海產品豐收的時候,村民們開心,但作為校長,我的心卻懸了起來。”莆田市秀嶼區一所海島小學的校長說,“又有不少村民要進城買房,學校生源又要減少了。”

由于大量村民進城,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鎮高美村高美小學2010年從完小降為了教學點。校長蘇益雙回憶,當時全校只剩110多名學生,每個年級只有1個班級。消息一出,村干部急了,不希望小學在自己手上撤銷;村民急了,不想讓孩子上學之路更難;老師更著急,誰也不想自己付出青春的學校走向凋亡。

面對生源進城的大趨勢,蘇益雙坦言自己“深深無力”:“我們自己也有孩子,有條件進城,誰不愿意給孩子更好的環境。”但是,留在農村的,都是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離開的家庭和孩子,誰來給他們更好的教育?多名農村小學教師說,看到留下來的孩子那求知的眼神,心里經常不是滋味。

在“看不見”的地方“主動生長”

在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岱峰村岱峰中心小學,隨著莆田市領銜名師張燕萍2022年5月前來擔任校長,老師們先是感受到“沉沉的壓力”,但很快有了“滿滿的動力”。

“作為農村校,我們不能有‘低人一等’的自卑,要有‘主動生長’的自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當張燕萍第一次在教師大會上說出這句話時,回應她的,是臺下一陣竊竊私語。

長期在城區小學工作,張燕萍發現城區校的管理模式在這未必行得通。很快,找到“抓教學質量先抓教師隊伍”思路的她,開始以身作則帶動教師隊伍“主動生長”。

老師們發現,張燕萍每天都比他們早到校、晚離校;上課時,校長會隨時推門,靜靜地聽課,放學后再私下找到老師評課。老師不會開課,張燕萍就“逼”著他們開;老師不想、不敢、不會搞課題、寫論文,張燕萍就在學校舉辦論文征文比賽。

收到50多篇論文后,張燕萍一篇篇幫老師們改,目前已有30多篇發表。多名曾經因沒有發表論文而耽誤職稱評選的老師,如今已順利評上職稱;不少第一次上公開課緊張到說話磕巴的老師,如今已站到全市公開課比賽的講臺上。

“只要給農村小學老師一個舞臺,誰說他們不能發光?”張燕萍特意把教師課題研究項目、公開課情況、論文發表情況做成展板,貼在學校入口的墻上,以此激勵全校教師。如今,岱峰中心小學這樣一所普通農村學校,已經有多名老師被評為莆田市、荔城區骨干教師。

教師們的變化,也在悄然之間發生。得知學校準備開設心理輔導室,有教師自掏腰包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得知圖書室需要管理人員,一名曾學過圖書館學的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把圖書編碼得井井有條,管理質量不亞于區級圖書館……

留住學生的“密碼”

481,這是高美小學最新的學生人數。這個數字,讓村民和學校全體教職工感到“沉甸甸,心暖暖”。

隨著狠抓教學質量,高美小學的生源不斷增加,2016年,高美小學正式申報取消教學點,恢復完小,學校還特意在校門口放了一掛鞭炮。

談及留住學生的“密碼”,蘇益雙說:“農村教育需要老師多一些‘保姆式’的陪伴,讓孩子們感受到愛,孩子自然會學習如何向上向善成長。”

這樣的陪伴,體現在學校管理的一處處細節中:教師必須在課堂鈴聲響之前3分鐘到位,天氣有變化及時關注學生衣物增減情況,鼓勵學生在課堂分享自己的想法……

圖片

岱峰中心小學學生在上體育課

看到村里學校辦學質量在提高,不但往城里轉的孩子少了,還有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回來。半月談記者在高美小學門口遇到了幾名家長,他們說,老師們敬業負責,讓家長看到了希望,決定讓孩子在村里上學。

午休時分,在高美小學的教室里,半月談記者看到,參加課后服務的100余名孩子在教師帶領下開心用餐,又有秩序地將“光盤”后的餐具疊放整齊,隨后在操場自由活動半小時,再回到教室安靜地看書、午休,等待下午上課。

在岱峰中心小學,孩子們每周有固定一節課“泡圖書館”。“書一定不能‘束之高閣’,反復翻、讀爛了才是好事。”張燕萍說,“農村不少學生放學回家后并沒有很好的閱讀條件,這節課的設置,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張燕萍、蘇益雙都談到了一個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先教育家長。“每學期我們都邀請所有家長來學校,由我為他們講一堂如何更好進行親子相處的課。”張燕萍說,許多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背后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偏差,作為農村小學老師,需要更加細心去呵護每位學生的成長。

在高美小學,半月談記者看到了三年級學生小鄭的作品《農家小院》。這個用廢棄塑料瓶、紙箱等材料做的作品,傳遞著農村孩子對鄉村振興的理解。這件作品是小鄭在班主任黃曉蕾老師指導下完成的,獲得了涵江區校園科創節的獎勵。蘇益雙說:“城里的孩子可以玩航模、玩拓展,農村孩子們的夢想,也一樣需要呵護。”

半月談記者:陳弘毅

原標題:《鄉村靠什么留住學生?兩所農村小學“主動生長”》

責任編輯:孔德明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