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干部來到村里,人生地不熟,被村民當作“外人”,工作推進難免遇阻。如何從“外人”變為“村里人”,盡快與村里干部群眾打成一片?這是駐村干部要過的第一關。
先要身近,才能心近
“駐村干部要進入狀態、融入農村,首先要駐下來。”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蘆田鄉洄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祥,在8年駐村工作中得出這樣的感悟。劉祥剛駐村時,也遇到過難題。他便帶著駐村工作隊,用一兩個月時間,把全村百姓家走了個遍。
走訪并非撒大網,而是分成數輪。第一輪上戶主要了解當地風俗,了解村情、收集訴求,當場能解決的問題就當場解決,當場不能解決的也必有回應。第二輪上戶時,他們選取脫貧戶、監測戶、致富帶頭人、老黨員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第一次上門村民有顧慮很正常,第二次來時,大伙都知道咱是來做事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聊天的話頭一個接一個。”劉祥說。
駐村書記要與群眾打成一片,也要與村干部打成一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二塘鄉康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文奇帶領的駐村工作隊到村里后,就直接住在村委會,在村委會燒菜做飯,與村干部的感情就在一粥一飯間漸漸培養起來。
康樂村村干部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對需要電腦操作的文件檔案工作不熟練,以往都要到鄉鎮上的打印店,委托他人處理,費時費力費錢。文奇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便主動擔起了這類事務。大伙兒都覺得這支駐村工作隊“雖然年輕,卻很可靠”,日后工作推進就順暢了。
韓峰(左一)和黨員群眾交流村莊發展規劃
辦得成事,才能收獲信任
9年前,韓峰開始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甘泉村駐村。來到甘泉村,第一件事就是去貧困戶孫同干家。走訪得知,孫同干胃部大面積切除,兒子身患尿毒癥,一家人沒有收入來源。韓峰便聯系愛心企業對口幫扶,還在村里組織為孫同干一家捐款,并幫孫同干找了份工作,讓他有了固定收入。
孫同干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韓峰的威望也越來越高,村民一有難處就喜歡跑來找他。“駐村第一步,需要看看哪些人生活有困難,幫助他們解決難題,為村里辦實事,這樣才能贏得信任。”韓峰說。
葉有烽是陜西省商南縣水利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干部,2023年3月到耀嶺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此前,他借調在蓮花臺水庫管理站工作時便了解到,耀嶺河村面積廣闊,建水庫后分成了3個村民聚居片區,兩個片區的群眾前往村委會辦事,需要繞道別的鎮,花一個多小時時間。
2022年,葉有烽與村委會商討,由陜西水務集團和縣水利局籌資修建碼頭、購置渡船,方便村里群眾通行,獲得了一定民望。在葉有烽看來,先前的工作成果顯示了他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能力和關心群眾冷暖的工作態度,獲得了群眾信任,幫助他一駐村便迅速進入狀態。
找到關鍵人物,可以少走彎路
從2015年開始,韓峰先后在寨里鎮甘泉村、蓼塢村、槲坡村、南黃村駐村,現在是鄒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為了盡快熟悉情況,在鄒家村駐村的前兩天,韓峰就走遍了整個村。在走街串巷、入戶尋法的過程中,韓峰與曾經在村兩委工作的陳思哲結下了不解之緣。
“陳大爺有經驗,對問題看得準,還有大局觀。當時我天天拉著他聊村里的家長里短,走村莊四至,看廢棄廠房,聊村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韓峰說。
走訪和聊天過程中,韓峰漸漸發現村里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來二去,他心里有了底,隨后主動找到村支部書記焦政源促膝長談。如何盤活40畝閑置建設用地?如何提升村東頭的村容村貌?如何完善村民自來水管道?當韓峰提出這3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后,焦政源贊嘆:“你掌握得比我還透。”
半月談記者:熊家林 高天 鄭昕/編輯:李坤晉
原標題:《駐村第一關:盡快“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