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精品人妻无码视频网站,国产剧情av巨作在线,国产九啪啪精品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各地互相挖墻腳,企業搬遷一次賺一筆:謹防基層招商無效“內卷”

2023-05-12 09:03
來源:半月談網

半月談記者 陳 剛 袁軍寶 白田田 吳慧珺 李曉婷

招商引資是地方抓經濟、強產業的有效手段。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基層走訪時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為爭項目加碼招商政策,互挖存量企業,“招商內卷”有抬頭之勢。其中滋生出的政策無效耗損、“超常規優惠”等問題,不僅加劇了地方負擔,更助長部分企業“短期套利”心態,不利于高質量發展。

招商變搶商,互相“挖墻腳”

為招引企業、培育產業,不少地方使盡渾身解數釋放誠意。相關“政策優惠”從稅收、土地、廠房,到用工、補貼、獎勵,再到新興的產業投資基金等,應有盡有。

“大家都暗暗較著勁,比如,同一個新能源項目,我們得知鄰省城市有引進意向后,馬上組織專班,對照研究,給予更優惠政策和更周到服務。”西部某區一位基層干部說。

地方之間互相加碼,企業則“擇優而行”。東部某市投促中心工作人員說,之前和國內一家動力電池制造頭部企業談了好幾輪,最后這家企業卻去了隔壁省份。“我給的優惠政策他也能給,還能給得更多。”

應該說,地方之間在招商領域展開合理競爭,有其積極作用,但是,一些只能帶來內卷內耗、惡性競爭的招引爭奪戰,卻無益于地方發展。

在北方某地,同處一市的各縣區為爭奪企業,競相推出“幫蓋標準廠房,租金免減”政策,甚至出現一家企業落地后前5年只出一年租金的情況。

“對于企業來說,廠房都是地方政府代建,不用企業出一分錢,只要前期投資能賺回去,后續哪怕是生產經營出了問題,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有受訪干部認為,對一些地方政府來說,獨立培育熱點產業并不容易,只能挖其他地方企業,這本質上是“零和游戲”,浪費了招引資源。

一些企業主對招商引資亂象也頗有微詞。“天天有人來談合作,有的位置偏遠,甚至根本不具備設廠條件,我們明確拒絕了,還堅持要來拜訪。可能對他們來說,拜訪也是KPI。”東部一家新能源裝備領軍企業的政府事務總監說。

“血拼”內耗,不利發展

“地方上對老企業和新企業政策不一樣,如果被挖到別處,就成了新企業,享受的相關支持政策就可以從頭算起。”東部某開發區副主任認為,企業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城市,甚至從一個區搬到隔壁區,從發展效益上考量,只是花大價錢搬了個家,并不能帶來多少增量。

個別地方政府惡性比拼招引政策,祭出“超常規優惠”,加劇了財政負擔。“自從上馬了大項目,財政幾乎被掏空。大企業話語權足,要求固定資產投資返還、稅費五免五減半等超乎常規的優惠政策,這些都是上不得臺面的抽屜協議。”中部某縣受訪干部說。

受“內卷式招商”影響,一些“候鳥型”企業嘗到了甜頭,在一地用盡優惠政策后,便轉移到其他地區。這些主要靠政府補貼度日、利用財稅獎補套利的企業,實業經營不善,創新意識不強,發展后勁不足,連帶著所在產業園區也不能沉下心來培育產業。

中部某工業園區負責人曾接觸過一家“條件相當苛刻”的新能源汽車企業。“80億元的總投資中,地方政府要出一半且先到位。后來我們沒談成,這家企業去了另一個地方,聽說以破產告終。”該負責人說。

有招商干部提及,作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部分頭部企業為拿到各地政策支持,頻頻推出看似有潛力的新項目,在多地重復掛牌,實際是“挖地方墻腳”。

地方招商考核壓力大,也催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無底線的補助補貼。這些補助補貼有的不能按約兌現。多地企業負責人反映,一些地方此前承諾過度,如今財政壓力加大,招引政策遲遲無法兌現。

有受訪企業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去年以來,他多次接到外省園區的招商引資電話。電話中某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稱,在當地注冊新公司或分、子公司,可以不實際經營,只要繳納增值稅,就可享受總部經濟的相關政策。每繳納100萬元增值稅,即可享受35萬至40萬元補貼。如納稅過千萬元,還可一事一議,補貼力度更高。

加強統籌,遏制內耗

招商引資亂象的背后,是部分地方產業同質化、考核體系不協調等一系列深層次、系統性問題的集中體現。受訪干部建議,多措并舉規范地方“招商內卷”行為。

劃底線、設上限,嚴格限制“超常規優惠”。當前促進招商的政策多,限制性政策相對缺乏,須加強地方招商引資規范化研究,可參照項目投資額度,設定各項招引政策支持的“綜合最高比例”,防止“超常規優惠”。同時,強化督查,嚴格限制地方“抽屜協議”“隱形補貼”。

區分存量搬遷與增量投資,減少無效投入。在優化考核導向的基礎上,鼓勵省市層面強化專業團隊和專家隊伍建設,重視對企業的盡職調查和技術論證,既避免因政績沖動造成盲目招引、無效投入,又適度區分存量企業和增量投資,在正常的產業轉移之外,盡可能消除企業“換個地方拿補貼”的空間。

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讓良好營商環境成為招商主引擎。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資源要素才能更高效率地流動,區域內的產業建設方能協同規劃,避免過度同質化。此外,要鼓勵各地加快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以優質的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孔德明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