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李雄鷹
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基層干部勸解……盡管年年治理和呼吁,有些地方甚至強制減少,但盛行的擺酒風在一些農村地區“濤聲依舊”,有的地方甚至還呈現反彈之勢。
春節期間,半月談記者在中部某縣了解到,當地此前雖出臺過一系列治理擺酒風的政策舉措,但擺酒風屢禁不止,有些村民甚至將此當成了生意經,陷入相互之間擺酒的惡性循環。
某張姓村民反映,農歷正月以來,他已經接到十幾個擺酒席的邀請貼了,各類名目都有,有的是結婚、有的是新房酒、還有的是祝壽酒等。“以前祝壽酒,主要是一些六十大壽、八十大壽等重大時間節點,現在的祝壽酒不管年齡了,七十三歲、六十四歲等也有,小孩三歲、五歲等也有,且有的家庭父親辦了壽酒,還給母親辦,辦酒席的名目越來越多,已經不局限在傳統的婚喪嫁娶大事了。”
也有村民反映,此前因為疫情形勢和疫情防控的需要,當地對擺酒席管理較為嚴格,而且村民也知道擺酒席有傳播疫情的風險,因而也相對收斂。但當前隨著疫情政策的調整,此前相對較少的擺酒風,再度抬頭。
擺酒席就是圖個人氣與熱鬧,還有互幫互助的內涵,因而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前來聚集。但隨著人情往來的禮金標準不斷增加,收送禮金的范圍不斷擴展,喬遷新居、孩子滿月等名目繁多的人情往來越來越多,農村擺酒席越來越偏離其原有的互助互幫傳統。
正常的人情往來無可厚非,但不能讓酒席成了生活的負擔。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中,人情風盛行、人情攀比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越來越貴的人情往來讓一些農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債,甚至因而破產。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應該對此持續保持關注。目前很多地方提倡“婚嫁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有的地方甚至實行報備審批、違規處理等制度,并將人情范圍限于核心親屬,大大剎住了人情風氣,受到了廣泛認可,應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