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任會斌、魏婧宇
近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頻發,對各地基層治理構成嚴峻挑戰。半月談記者發現,部分地區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短板,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是前瞻性準備不全面,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不牢。以記者所在的北方某市為例,2月中旬發生本土疫情后,處置工作總體從容有序,但是在前幾輪核酸檢測時,有些社區對轄區內小區的住戶信息掌握不全面,無法快速對照發現漏檢人員,工作人員只能反復用喇叭漫無目標地喊話;應急預案對換班、用餐、發放防護用品等事項考慮不周,使部分工作人員在崗時間過長、空腹加班,一些志愿者只能戴一次性口罩、著便服工作。
二是轄區內部分區域防疫措施不統一,執行決策部署不夠嚴格規范。疫情發生后,這個市的一些社區管控措施差異明顯:有些很早就發放了出入卡,有的卻在全市確診病例零增長后才發;同為低風險區域,有的小區、單位和場所要求人員進入時登記,有的只看健康碼;位于市區低風險區域的餐館只允許提供外賣,有些卻在提供堂食,等等。
三是疫情防控攻堅期、收尾期的管控措施組織不夠嚴密。記者了解到,一些市民因主觀、客觀因素,沒有次次參加核酸檢測。針對這個問題,該市開展“敲門行動”等活動,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也有遺漏現象。
例如,有位居民因在外地出差,無法在所住的小區參加核酸檢測,從疫情發生到小區所在地的風險等級降為低風險,自始至終無人聯系他詢問情況。有個病例在確診前本應參加至少12輪核酸檢測,卻只參加了7次,后來鄰居就醫時被確診,他也被篩查出來。這個市在連續5天零增長后又出現聚集性傳播事件,一些市民認為,如果排查組織得更嚴密些,問題或可避免。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本土疫情防控工作也面臨新挑戰,各地應增強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在本地未發生疫情時,也要未雨綢繆,下好先手棋。尤其是,要盡早摸清轄區內每地、每戶的人口基礎信息、健康水平、疫苗接種狀況等底數,不斷完善應急預案,確保疫情來襲時反應精準有效,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