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
近日,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一篇宣傳企業“精誠榜樣”的報道提到,其員工在2020年施印7億多次,處理OA流程5964條,用印登記率100%,并且零出錯……此后,有網友指出,即便這名員工一年365天24小時無休,平均每分鐘也要施印1300多次,還不算登記用印和處理OA的時間,超越“機槍射速”和人類極限。對此,中建四局回應稱,報道乃“筆誤和審核不嚴”所致,將嚴肅處理并進一步加強信息發布管理。
“7億次施印”表面看是一個低級錯誤,實則暴露了相關企業好大喜功、夸大宣傳的內部文化,以及可能存在的管理效率等一系列問題。比如,有網友提出,即便如一些報道所言實為“7萬次施印”,數量也不少,不知蓋章的審核流程走完了嗎?印章管理員“一個人辦公”如何對她進行監督?還有人指出,這么大的施印量全是業務必須?還是有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拿印章背書的不良風氣?也有人質疑,企業有沒有把多人做的工作聚光到一個人身上,給企業和社會帶來摻假的正能量?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苗頭性問題,企業不應該以“審核不嚴”的低級錯誤“一罰了之”,而應該反思其根源,重視補齊短板、抓好細節,不斷追求卓越。
企業內宣在互聯網“翻車”并非第一次。這次“7億次施印”事件之所以出圈,一個重要原因是互聯網監督的“跨界”“放大鏡”效應。中建四局的“精誠榜樣”以及最近引發熱議的“浪潮集團加班標語”事件都說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內宣不再是“自娛自樂”,扁平的互聯網沒有界限,也容不下對內對外的雙重標準、兩副面孔。對此,相關企業應自警自省。
宣傳文化是企業健康的“晴雨表”。應該看到,夸大、作秀式宣傳對企業是沒有好處的,只有維護健康風氣,直面問題、敢說真話的報道,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凝聚力量、向前發展。說到底,“以誠為本、以信為先”才應該是企業發展永恒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