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新貌
半月談記者?孫愛東?王俊祿
“臨平”的名字引起全國網民關注,與杭州市新一輪區劃調整有關。2021年4月,原“大塊頭”余杭區以運河為界一分為二,運河以東板塊新設臨平區。以此計算,臨平新生15個月。
“臨平是誰?”互聯網上有這樣的疑問。不少臨平人,對自身的知名度也產生了焦灼。
其實,大可不必!
當你踏上廣濟橋斑駁的石板,探尋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當你走進老板電器的智能車間,感受“黑燈工廠”的科技魅力;當你在“江南佳麗地”步入未來鄉村,體驗數字變革帶來的便捷生活……你就能感受到地處長三角圓心地、杭州東北門戶的杭州臨平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涌動的改革發展活力。
厚重文化搭載“時尚快哉風”
杭城東北、大運河畔的臨平,是一片既古老又嶄新的土地。
這里原本是煙波浩淼的海灣,潮汐退去,泥沙俱下,大自然的偉力在這里造就了一湖碧水。傳說“此湖開,天下平;此湖塞,天下亂”,于是便有了臨平的名字。臨平之名,東晉時已見諸史冊,至今1800余載。
臨平,是一座既厚重又輕盈的城市。
說其厚重,與其承載千百年的歷史人文積淀有關。
人們將“絲綢之府、花果之地、魚米之鄉”等美譽,毫不吝嗇地加諸臨平。運河、超山梅花、良渚玉架山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褚無量、何思敬等大批名人名家,吸引了蘇東坡、吳昌碩等眾多雅士名流。
說其輕盈,又與最具特色的時尚服裝業有關。
衣袂飄飄、輕盈變幻,時尚服裝產業是臨平的傳統優勢產業。臨平設計、臨平制造,隨著信息流、產業鏈聯通世界。為轉型求變,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地搭建了“時尚E家”數字化平臺,助力服裝中小企業蝶變,目前已覆蓋全國時尚企業8000多家,培育一大批自主創新品牌。
臨平,還是一座既現代又田園的宜居之地。
古時的臨平,依托京杭大運河,交通便捷。如今的臨平,依托現代交通,貫通四方。
G60科創大走廊、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城東智造大走廊在此交會,京杭大運河、運河二通道等航運資源通江達海。區內“一弧三射”高速路網、“四橫四縱”快速路網暢達四方,“兩高一普”鐵路網及軌道交通四通八達。臨平始發至上海虹橋的高鐵全程僅需1小時,隨著滬乍杭高鐵建設加快推進,未來將實現與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樞紐的直接貫通,杭州“融滬接長”橋頭堡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有張有弛,宜居生活之道。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與慢時光的田園樂享,在臨平可以順滑切換。
入夜的塘棲古鎮,游客熙熙攘攘。有的用照片記錄美景,有的走街巷體驗美食。晴日漫步鄉村,時不時有白鷺、魚鷹飛過,江南水鄉的靜謐撲面而來。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行走臨平,很難察覺出城鄉之間的邊界。
臨平區設立以來,圍繞“高水平建設‘數智臨平·品質城區’”總目標,聚焦農文旅產業融合、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均衡協調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硬核制造”助推發展高質量
作為杭州主城區的重要板塊,推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制造業作堅實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硬核的發展成果支撐,再響的口號也只是空架子。”臨平區委書記陳如根說。
盤點制造業“家底”,陳如根如數家珍:臨平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新城、大運河科創城三大產業平臺,集聚了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培育了老板電器、春風動力、西奧電梯、貝達藥業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上市企業數達22家,“未來工廠”數量領跑全省。
智能制造,重在科技賦能。臨平主動對接上海高新資源,在松江建設了長三角G60浙江(臨平)科創基地,著力打造“上海科創+臨平智造”產業轉化模式,還成立了全國首個未來智造工程師聯盟,集聚高水平工程師1.1萬余名。
近年來,臨平著力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時尚產業、數字經濟能級,加快發展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區及藝尚小鎮、算力小鎮、工業互聯網小鎮,推進優勢領域產品集體“品牌出海”,全力爭創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走進位于臨平區的老板電器“未來工廠”,偌大的車間處于“黑燈”狀態,一輛輛AGV(自走式車輛)在車間里有序穿行,經過打孔、塑形、剪裁等環節變為成品走下流水線,再由AGV運送到下個車間,所有過程都不需要人工參與。
近年來,臨平加快推進“未來工廠”建設,此前已擁有4家省級“未來工廠”,近期或將新增兩家試點企業,總量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
據臨平區政府領導介紹,為給制造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臨平相繼出臺了高質量發展99條、人才新政20條、穩經濟50條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全省率先成立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企業服務中心,努力厚植企業發展和人才創新的沃土,各類人才和市場主體用腳為臨平投票。
設區以來,臨平累計集中簽約重大產業項目200余個、總投資超700億元,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萬人;今年以來,全區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2.1%,增速位居杭州各縣(市、區)前列。
市民在臨平智慧圖書館閱讀
推動“五美與共”,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浙江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臨平設區與這項使命接近同步,有關共同富裕的探索已融入發展基因。
1年多來,臨平加快搭建“四梁八柱”,啟動實施“十大行動”、精心鍛造“五大樣板”,動員全區上下共同繪就產業美、生活美、人文美、生態美、治理美“五美與共”的臨平共富圖景。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同步“分好蛋糕”。發展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
陳如根說,臨平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新城、大運河科創城三大平臺為主力,以高端裝備智造、生命健康、數字時尚三大產業為主導,全力做大經濟蛋糕。同時,著力分好蛋糕,去年公共財政安排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達72.2%。
在臨平梅堰社區鄰里中心一樓的兒童之家和嬰幼兒成長驛站,每逢節假日便熱鬧非凡,幼兒既可以滑滑梯、徜徉在海洋球世界,也可以動手拼搭積木。這里從去年5月開設“四點半課堂”,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開設兒童手工課、主題樂園、國畫、書法等課程。
此外,臨平同步實施城市提能與鄉村振興。堅持推動城鄉融合、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探索平臺、國有公司與經濟相對薄弱村項目結對幫扶機制,實施農民住房解困工程,成功入選省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試點名單,全區村均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18%;城鄉居民收入比1.58∶1,排在省市最低序列。
以大運河為發展軸線,總長約29公里的“運河水鄉”,串聯起沿線鄉村,成為未來鄉村共富引領帶。“運河水鄉”依托大運河沿線美麗底色、產業優勢、鄉土文化,以水鄉風景、美麗田園、特色水果采摘、研學實踐為特色,多村聯動共建丁山湖、運河北片兩大未來鄉村共富聯盟,打造具有詩畫江南韻味、運河水鄉風情、共美共富活力的未來鄉村共富引領帶。
學有優教、老有頤養、弱有眾扶……臨平堅持將生活富足和精神富有同等重視,一體推進“擴中”“提低”和文化建設,實施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中國江南水鄉博物館精彩亮相,亞運場館臨平體育中心實現惠民開放。
立足區位特點和比較優勢,當前臨平正提速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科創城)建設、喬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兩大工程,加快建設中國(杭州)算力小鎮、“紅豐創新帶”產業社區等創新空間。
推進共同富裕,打造品質城區,臨平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