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產物一旦開發成為藥物,其來源往往受到限制。目前,絕大多數天然產物是通過種植、提取加半合成手段獲得,依賴于植物的生長周期,不僅靠天吃飯,還占用大量良田,勞動生產力低下。”天然藥物化學專家,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教授、院長,2023年度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獲得者秦勇教授介紹道。
天然產物全合成,是藥物化學中的關鍵概念,研究對象為復雜的、來源稀缺的、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作為藥物開發和藥物制造領域前瞻性的基礎研究工作,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在基礎和應用兩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多年來,秦勇教授帶領的團隊始終致力于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在結構最為復雜的“吲哚生物堿”和“二萜生物堿”全合成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在應用研究方面,秦教授團隊突破了一些具有高技術制造壁壘的復雜天然藥物的關鍵工業化生產技術,實現了一款減重藥物和一款抗凝血藥物的產業化,極大降低了原料藥成本,解決臨床用藥的可及性和經濟性問題。
“無氮不成藥”,除了激素、青蒿素等少量的藥不含氮元素外,藥物里基本都含氮。因此,在天然產物進行藥物化學研究方面,秦教授更傾向于選擇含氮原子的生物堿作為研究對象。近期,在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的支持下,團隊與軍科院李松院士和鐘武研究員團隊合作,在復雜結構的嗎啡類藥物的仿生合成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合成效率達到產業應用水平。該顛覆性合成技術為應對罌粟替代種植的重大科學和社會挑戰提供了工業全合成的技術方案,對擺脫國外生物資源限制、保障國家和軍隊特需藥品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管住嘴、邁開腿是最好的體重自我管理的方法,如果管不住嘴或本身具有病理性病變,導致肥胖并發高血脂和高血糖,則可以選擇藥物減重。作為藥學專家,秦教授介紹了當下三種減重藥物的優缺點:第一種調節神經系統藥物,使人獲得厭食感受,毒副作用大;第二種調節糖代謝藥物,通常副作用也相對較大;第三種抑制消化道胰脂肪酶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藥物,減重效果不如上述兩類藥物,需要長期堅持,但相對安全。
對于希望從事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的青年學者和學生,秦教授坦言,從事全合成研究可以獲得更多的藥物化學知識和化學合成技能,對于未來從事生物醫藥研究來說,職業發展會有更大的空間和潛能。
總策劃:葉俊東
監制:孫愛東 楊文琳
策劃:高遠至 鄧伽 潘陽
總導演:史勁松
導演:劉宗優
統籌:侯巖同
嘉賓:秦勇
編輯制作:王一帆 邵欣悅
執行制片:熊慶華 袁帥
美術設計:焦云偉
新媒體推廣:趙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