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與消費潛力釋放》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
會上,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蔡躍洲表示,互聯網具有長尾效應。從互聯網平臺促進消費機制來看,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消費互聯網、線上支付等通過提高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節效率、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帶來價格相對下降,進而增加居民購買力,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性、提高供需匹配度來高質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小眾及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從消費理論來講是消費者剩余的極大提升,也是消費結構升級的具體體現。另外,基于互聯網平臺衍生的各種新模式、新業態,還能通過增加居民收入間接帶動消費結構升級。例如,農村電商對于偏遠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而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生存型消費被滿足后,需求結構逐步向更高級的發展型、享受型消費躍遷。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蔡躍洲
“互聯網的普及能夠引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但城鄉間消費升級方式差異明顯。”蔡躍洲進一步提出,增加收入間接帶動消費升級,城鄉居民呈現從物質到精神,從生產性服務到享受性服務的發展態勢。城鎮居民衣著消費的占比下降,交通通訊消費占比上升;農村居民家庭設備消費占比下降,但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的占比逐步提升。相比較而言,農村消費起點比城鎮消費起點低,但互聯網的普及讓農村消費的改善幅度加大。
針對城鎮居民生活及生活服務業商戶數字化轉型情況,蔡躍洲以美團2258份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進行了分析。一方面,從需求側來看,居民/消費者通過安裝美團外賣等手機APP,生活服務方面的數字化轉型便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從供給側來看,商戶對相關(商戶端)APP的安裝僅僅是實現了接單、派單等最基礎的生活服務數字化,即接入并借助平臺實現供需間更有效的對接,更深度的數字化還包括營銷推送、記賬對賬、原料采購等。
在2258份調查問卷中,五人以下商戶的占比為85.3%,五人以上商戶的占比只有不到15%。值得注意的是,五人以下商戶的數字化服務采用率明顯低于大企業和五人以上的商戶。不過,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由于經濟實力較強,往往選擇自主研發數字化方案。從調查數據顯示的情況來看,營收在50萬元以下的商戶中,營收越多的商戶其平臺數字化服務使用率越高;而當營收超過50萬元,商戶平臺數字化服務使用率反而有所下降。
蔡躍洲表示,區域省份的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也存在差異,發達省份商戶的平臺服務采用率更高。其中,貴州省得益于全省范圍內對大數據產業的提早布局,數字化轉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商戶平臺數字化服務使用率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居首位。此外,參與問卷調查的商戶中50%表示數字化應用對客流帶來明顯促進,40%表示營收有所增加,28%認為品牌度有所提高。
蔡躍洲強調,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和滲透;在城鎮則要促進消費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促進消費互聯網發展,加快推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