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運河沿岸風光(丁志華 攝)
近年來,蘇州以全面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改革為抓手,全力推進省際交界河湖“跨界治水”,以區域水環境“先行共治”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引起廣泛關注。
蘇州地處江蘇省最南端,與上海市、浙江省交界,境內河網密布、湖泊眾多,市域范圍內有50畝以上湖泊353個,各類河道2萬多條。眾多數量的河湖,縱橫交錯的水系,讓蘇州與交界省、市聯系更加緊密。太倉市背靠上海嘉定區、寶山區,昆山市緊臨上海嘉定區、青浦區,吳江區主要與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秀洲、嘉善)、湖州市(吳興區、南潯區)、上海市青浦區交界,全市與滬、浙各區市交界河湖岸線近200公里。
省際交界河湖中,江南運河、頔塘、蘇申外港、吳淞江、鹽鐵塘、淀山湖、元蕩等河湖列入江蘇省省級骨干河道或省湖泊保護名錄。同時在交界地帶,還存在大量村級河浜。省際交界河湖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左右岸交界,即河道本身為界河,左右岸分屬不同地區管理。例如,昆山市與青浦區的吳淞江、吳江區與南潯區的釣魚港、盛澤鎮與王江涇鎮的斜港等。第二類是上下游交界,即河道按走向流經兩地。例如與湖州市交界的頔塘、橫路港,與嘉興市交界的瀾溪塘,與嘉定區的交界的吳塘。第三類是犬牙交錯,交界兩地互為上下游。例如,吳江區與嘉興市秀洲區交界的清溪河、太倉市與上海嘉定區的瀏河等。
蘇州市姑蘇區環城河碧水繞城(繆宜江 攝)
省際河湖管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由于水系相通、地塊分隔的原因,使得管理難度進一步增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責任區域難劃清。準確認定責任主體的是落實河湖長效管護的前提條件。由于無法準確認定、明確區分責任,一定程度導致雙方都不管不問現象產生;另外,由于管理體制原因,雙方在治理、管護行動上缺乏協同性,往往也使得河湖管理效果打折扣。二是污染信息難掌握。由于缺乏信息溝通,無法了解對方區域河湖建設整治計劃、沿線企業情況、河湖周邊污染排放情況等信息,導致在推進流域治理上系統性不夠;另外,區域水質監測和視頻監控等設施布設不夠、沒有建立聯動機制,導致應對突發水環境污染能力不足。三是執法行動難統一。交界河湖一直是水政執法的“老大難”問題,存在河湖沿線違章搭建無法拆除、住家船流竄、圍網養殖等一系列問題。以吳江區與南潯區界河北冷冰河為例,河道中的違規養殖戶長期無法徹底清理,主要原因是當一方執法時,違法人經常躲到對岸逃避執法。
江浙界河清溪河聯合清淤Ⅰ標段工程通過驗收 (周成瑜 攝)
蘇州自全面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改革以來,堅持問題導向,與交界市、區加強溝通協調,打破行政區域的束縛,強化邊界水環境治理共同體意識,探索建立跨界聯動、多方參與、會商交流、協調處理的省際河湖聯防聯治合作機制,向交界河湖管理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歷史遺留問題“亮劍”。主要做法有:
聯合建立工作機構。省際交界各級相鄰行政區對等溝通,建立工作小組,設立“聯合河(湖)長”,協同開展交界河湖長效管理養護工作。吳江區與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桐鄉市、湖州市南潯區聯合成立了交界區域水環境保潔聯防聯治聯席工作小組,下設聯防聯治辦公室,建立工作網絡。昆山市淀山湖水利(水務)站與青浦區盈浦街道河長辦、千燈(水務)水利站與白鶴水務管理所建立了雙向聯動機制,就交界河湖治理、水系溝通、河道保潔等方面深化對接合作。
劃定區域管理責任。打破行政區域的束縛,以屬地負責為主,通過全段委托、上下游分段、輪流養護管理或經濟補償等多種方式,對兩地交界區域河道、湖泊等水域管理責任進行劃分,明確管理責任主體。吳江區與湖州市南潯區協議橫路港等3條河道為吳江責任區域,釣魚港等3條河道為南潯區責任區域;北冷冰河以籪網為界劃分責任區域;南北聯西環河由南潯區負責,震澤鎮與南潯區相關鎮每年協商補助部分保潔經費;頔塘及桃源鎮劃南港、莊四壩到孟香港河道南潯區落實上游河道管護責任等。
昆青聯動水葫蘆聯合打撈演練(徐玉良 攝)
建立信息互通機制。根據交界區域河道水質監測點設置情況,整合資源,完善區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基礎信息通報月報制度,對兩地交界區域水環境監測信息實行單月通報,逐步實現環境監測數據的互通和共享。對涉及跨流域(區域)的重大水環境安全信息,做到第一時間通報,強化相鄰兩地應急聯動,建立聯防聯治工作群,對發現的問題直接進行信息互通。
建立巡查會商機制。省際交界河湖各級行政區落實人員和隊伍,建立定期聯合執法巡查制度,規定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聯合執法巡查。一方在巡查時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對方通報。巡查結束召開聯席會商會議,對巡查結果、通報事項逐一研討,明確解決措施,按責任區分各自推進落實,辦理結果及時反饋給對方,聯席會商一般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吳江區已與嘉興市秀洲區、湖州市南潯區,昆山市與青浦區、嘉定區,太倉市與嘉定區、寶山區均展開了多次聯合巡查活動,聯合巡查會商機制運轉進入常態化,有效解決一批交界河湖管護問題。
桃源水利站副站長姚建鋒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副鎮長沈建新一起巡查省際交界河道——釣魚港(劉旭東 攝)
強化流域條塊共治。強化“一盤棋”意識,根據水利部太湖局統一安排,積極參與4次省際邊界地區查勘。強化源頭意識,與上游無錫地區加強對接,對兩地交界河道的責任主體、攔截防控、信息共享、協作機制進行了明確。強化跨界意識,與上海市青浦區水務局加強溝通協調,列出問題清單、合理劃分保潔界面、強化協調作業,并就水葫蘆堆放及處置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強化團結防控意識,蘇州市、昆山市、吳江區明確負責人和聯絡員,建立工作網絡,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定期上報本轄區工作進展情況。
共同制定治水計劃。做好工作對接,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制定交界河湖長效管理方案,明確治理目標和時限,確保交界區域水環境保潔的及時性、高效性、協同性。在交界河道“一河一策”編制過程中,交界雙方進行充分溝通,確保治理措施相互匹配,協調同步。上海市與江蘇省聯合編制《淀山湖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將《規劃》編制任務納入對接融入上海任務清單中,為淀山湖下游水域水清岸潔保駕護航。吳江區與湖州市南潯區結合兩地水系規劃,積極協商籌劃拆除北冷冰河北側通頔塘處壩埂,打通北冷冰河。吳江區盛澤鎮與秀洲區王江涇鎮共同開展界河清淤等。
昆青聯動水葫蘆聯合打撈演練(蔣奕 攝)
水葫蘆防控取得實效。水葫蘆防控是江南水網地區季節性難題,而邊界河湖的防控難度更大。去年4月份以來,蘇州以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為契機,在嘉興市秀洲區召開全市河道管護現場培訓會,邁出了聯防共治的第一步;今年以來,在長三角一體化合作的大背景下,各地、各部門提高站位、深化合作、主動對接,特別是在淀山湖區域,明確了省市縣鎮村五級湖長,市縣鎮村整體聯動,進一步完善了領導機制、夯實了工作機制,為水葫蘆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今年1至9月蘇滬兩地水葫蘆打撈量65.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8萬噸,不但年初越冬水葫蘆打撈有力削減了存量,增量打撈力度也明顯加大,有效保障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水環境質量。
省際邊界河湖聯防聯治對保護河湖生態健康,保障河湖防洪排澇安全,維護河湖航運、景觀功能,向全世界展現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良好的形象具有重大意義。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蘇州將進一步深化改革、系統推進、全面完善聯防聯治工作體系,努力實現邊界河湖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共治,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高質量,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王國榮)